【連網】□ 王文 孟穎/文 王健民/圖
1992年,連云港與韓國木浦結為友好城市。雖與對方相隔不到400海里,但彼此間卻一直處于“有港無船、有貨無船、有貨等船、直航全靠外來船”的尷尬境地。于是,連云港人便開始期盼到韓國的海上航線開通。
2004年12月30日,“連云港———仁川”客貨班輪“紫玉蘭”首航,這是江蘇省第一條國際客輪航線;2007年11月11日,“連云港———平澤”客貨班輪“中韓之星”首航;2017年12月18日,亞洲最大的豪華客滾船“和諧云港”輪在連云港港69號泊位開啟了中韓首航之旅。
40年彈指一揮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韓兩國經濟技術合作越來越深化,貿易量迅速增加。作為江蘇省唯一的海港,如今的連云港中韓輪渡發揮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交通運輸和貿易往來,早已化身為中韓交流的友好使者。中韓客輪航線也已成為造福中韓兩國人民的“海上黃金通道”。
“閃婚”仁川,“紫玉蘭”凌寒盛開
2003年,港口對外發展進入了一個高潮迭起的時期,山東、東北地區爭先恐后開了十幾條對韓航線。雖然連云港在歷史上先行一步,但在現實中卻明顯落后。其實,從1992年連云港與木浦結為友好城市后,港口方面就一直在努力想把航線開起來。木浦市在1998年還專門為此修了一座客運站,準備迎接連云港航線客貨。但是,韓中客貨運班輪協會規定,每條中韓航線必須由中國、韓國一家企業各占50%股份成立的新公司運營,但多年來,連云港市一直未能找到一家愿意與連云港市合開航線的韓國企業。
看到大連、秦皇島、丹東、營口尤其是日照、煙臺等兄弟港口對韓航線紛紛上馬,努力10年無果的連云港人坐不住了。2003年9月,市委市政府把開通到韓國客貨運班輪航線的任務交到了港口集團。“臨危授命,我們壓力很大,這一次必須成功。”中韓輪渡公司總經理錢迎強回憶,為了全面了解韓國港口及國內已開通的中韓航線運營情況,他們首先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調研,得到了一個“充滿矛盾”的結果:連云港多年來“追求”的木浦市僅有不足30萬人口,物流、人流等都不具備較強“輻射力”。連云港如果開木浦線,命運不言而喻,出于對經濟效益的考慮,韓國沒有一家企業愿意與連云港市合作開這條線。
于是,連云港“移情別戀”仁川,并從2004年2月起,開始了長達6個月的尋找合作伙伴的歷程。最終,韓國第三大航運公司興亞海運公司向連云港拋出了橄欖枝,并迅速與港口集團各出150萬美元,在開發區注冊成立了連云港中韓輪渡有限公司,共同爭取開通連云港至仁川或平澤的航線。
2004年12月30日,在悠揚的汽笛聲中,可為379名乘客提供貴賓服務并可運載293個集裝箱的豪華客貨兩用船“紫玉蘭”號班輪開始了“連云港———仁川”的首航。“你們在最短的時間里,克服了最大困難,開通了韓國最好的港口,可以說是創造了中韓客貨班輪通航史上的一個奇跡。”中韓客貨班輪協會單國防會長這樣評價連云港市開通至韓國仁川航線一事。
再開“中韓之星”,業界嘩然
連云港至仁川航線開通,當夢想照進現實,卻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連續虧損大半年,“紫玉蘭”才實現單航次扭虧。沒想到,在外人看來,該見好就收的連云港人又做了一個讓中韓航運業界嘩然的舉動———申請開通連云港至平澤客貨班輪航線。
2005年10月,在第13次中韓海運會談前夕,連云港港申請開通至平澤航線。不久,中國船東協會中韓客貨班輪專業委員會明確告知連云港:開通連云港至平澤線再議。因為,所有人都質疑:仁川線還在虧損,連云港港能有多大的家底,經得起向茫茫大海中扔錢!如果連云港再開一條中韓航線,船上只能“拉空氣”。
似乎,這一次,連云港人申請中韓航線的路還是這么艱難。然而,形勢卻總在變化中。2005年底,連云港至仁川線扭虧為盈;進入2006年,便如脫韁野馬,盈利率不斷攀升。“最后,還是我們自己救了自己,第一條航線的成功成就了第二條航線。”錢迎強介紹,從2006年10月開始,“紫玉蘭”就一直爆艙,經常一票難求。實實在在的業績比任何華美的言詞更具說服力,給連云港增加了絕對的籌碼。
終于,2007年1月26日,中國船東協會在北京召開的會議上通過了連云港至平澤線的申請;2月15日,韓方協會決定平澤至中國港新開航線為平澤至連云港;3月底,連云港———平澤線正式獲得交通部與韓國海洋水產部批準。2007年11月11日,連云港至平澤的“中韓之星”號成功首航。從此,連云港至韓國每周有四班船,即工作日差不多天天有航班。“中韓海上航線開通的最大意義,我認為是增加了連云港對外開放,尤其是對日韓開放的一個窗口。”錢迎強說,如果沒有這兩條航線,連云港比山東省臨近港口城市經濟發展永遠多一個“短板”。
新船投用,乘風破浪再前行
2005年8月,錢迎強被派到韓國工作,一待就是6年。“我剛到韓國的時候,很多韓國人看到‘紫玉蘭’輪上的‘連云港’字樣,只認識一個‘連’字,都誤以為是從大連來的船,我在心里發誓一定要讓連云港在韓國打響知名度。”13年過去了,錢迎強的心愿實現了,連云港港因優質服務和航班密度大成為中韓客商首選港口。
在港口國際客運站,韓國客商姜仁國告訴筆者:“中韓輪渡剛開通時,乘船的人非常少,近幾年,隨著赴韓旅游的人增多,逢年過節,常常會買不到票。”同樣在客運站等待過關的內蒙客商教芙苓提及中韓輪渡也是贊不絕口。“我每周都要往返于韓國仁川港,一周當中六天是在船上度過的,‘連云港———仁川’航線給旅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在的船舶更加高大上,住宿和出行條件以及船上提供的服務也非常好。”
如今,新建造的“和諧云港”輪于去年投入使用,載客量比原來翻了2倍多,團體旅客覆蓋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中西部地區加強對韓文化旅游交往,推進經貿發展,開辟了一條快捷的海上通道。截至目前,連云港至仁川、平澤兩條航線共運行2278個往返航次,承運旅客近140萬人次,運輸箱量80多萬標箱,在全國16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中名列前茅。
改革開放40年,中韓輪渡的發展見證了連云港跟韓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也見證了更多的韓國人到連云港來投資興業,方便了更多的韓國企業到連云港落戶生根,為連云港鑄造東方大港、豐富航運線路、開拓客運范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隨著連云港與韓國之間經濟技術合作越來越深化,貿易量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連云港港與韓國開展貿易往來,連云港中韓輪渡有限公司的航線,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對韓物流通道的作用。而隨著今年4月“輝煌號”郵輪揚帆起航首航日本長崎,連云港首條國際郵輪航線正式開通,成為江蘇首個國際郵輪母港,連云港港航運輻射的范圍將更加寬廣,發展前景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