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車作業)
【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開林)昨日的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車來車往,列車載滿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各類貨物,從基地出海,運往世界各地。今年1到9月份,基地已累計完成貨物進出庫量335萬噸,集裝箱空、重箱進出場量21.3萬標箱。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左學梅介紹,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首個實體項目,4年多來,基地打造中哈亞歐國際通道物流節點“雙樞紐”,構建多式聯運網絡體系,為哈國貨物和過境中國的日用消費品提供了高效的中轉服務,成為業界公認的“一帶一路”合作樣本。
(中哈物流基地)
連貫東西,溝通南北,獨特的區位優勢賦予了連云港重大歷史使命。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自2014年落地以來一直在升級,除多式聯運監管資質外,還具備保稅倉庫功能,擁有海關各項便利服務舉措,信息聯通水平全國領先。目前,客戶由中哈物流基地運往哈國和中亞的鐵路箱實現全程可查、一次通關,運輸時間較傳統模式縮短三分之二以上。基地的良性運作也推動中歐班列穩定開行。目前已形成日均2.1列的運營規模,中歐班列至阿拉木圖最快用時僅需6天,實現中亞五國主要站點的全覆蓋,總量約占全國競爭市場的38%,運行效率和質量位居同類班列之首。
(中歐班列)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帝瑪希親眼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繁忙與機遇。他說:“以前10天的貨運時間,現在縮短到5天,連云港開創實施的歐亞大陸海陸聯運合作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效率。‘一帶一路’倡議,讓哈薩克斯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由此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中國,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大海。”
(集裝箱堆場)
現在,連云港港口與哈鐵的合作愈加密切,雙方在打造中哈物流基地的基礎上,連云港港口聯合中遠海運集團,收購無水港49%股權,合資建設“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如今,中哈物流基地和無水港已實現人員互派、信息互聯、業務互動,集成三方各自優勢,形成了重去重回的運輸模式和港、航、路、園全程物流合作新體系。作為哈國糧食過境中國唯一離境口岸,連云港港開創了中哈兩國物流資本和業務合作的新模式。
(跨境冷鏈物流)
據悉,如今中哈基地哈麥過境運輸已實現常態化運行,今年新啟動了冷鏈物流業務,并開通了日中歐班列。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成立至今,進出庫貨運量已經達到了1296萬噸,集裝箱運輸量達到85萬標箱。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董事長丁銳表示,下一步,中哈基地將繼續致力于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著力打造標桿示范,爭取2020年中歐班列數突破2000列,達到全國同類市場效率最優、規模最大、占比最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