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通訊員 柴模 徐劍 實習生 李子瑩)農村道路交通是保障百姓生活、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連云港灌云縣立足縣情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目前,該項目實施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到2020年灌云縣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將全部完成,鎮村公交開通率達100%。
灌云縣深知鄉村要振興,交通必先行。但是發展農村公路,灌云確實面臨不少問題:總里程2203公里的農村公路,大部分始建于2003年,已超過了設計使用年限,加之建設標準和養護水平普遍不高,道路破損嚴重,“暢返不暢”問題突出,改造升級任務艱巨、十分急迫;鄉村道路建設與養護責任主體為鄉鎮,由于灌云各鄉鎮經濟基礎薄弱,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鄉村道路建設和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主體責任履行難以到位……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灌云縣運用改革的思路打破原有管養機制,積極探索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把鄉村道路建設和養護工作從鄉鎮剝離,委托專業公司進行實施,投入資金由縣級財政負責,同時將建設和養護捆綁,倒逼實施單位強化前期施工管理,降低后期養護成本,整體提高項目質量,保證農村公路最大限度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
創建“四好農村路”,“建養一體化”是手段,資金投入則是關鍵。根據調查統計,灌云有1394公里的存量道路需要養護,有809公里道路、70座危橋需要改造升級,項目總投資約17.9億元。要在短期內完成這些項目建設任務,既面臨著巨大的資金投入壓力,又面臨著控制政府負債的矛盾。
為有效破解面臨的資金難題,該縣經多次組織專家科學論證后,決定引進社會資本方參與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以運作模式的創新來促進和推動“四好農村路”創建。一是讓社會資本做“后勤”,由項目公司對縣鄉村道路、橋梁改造升級,進行投資建設;二是讓社會資本做“保姆”,項目公司除負責對升級改造后的農路、橋梁進行養護外,對原有的存量道路直接接管,實現農村公路管養全覆蓋;三是讓社會資本做“考生”,建設及管養期滿并經驗收合格后,項目公司將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項目移交給政府。
整個項目合作期為15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維護期12年。建設期滿后,將付費支出逐年納入財政預算,這樣,既平抑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峰值、平滑了財政支出、減少了未來財政支出的不可預見性,又加快了項目的建設進程,讓灌云的廣大群眾在短期內就能享受到“四好農村路”的創建成果。
為確保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項目高效推進、快出效果,灌云縣專門成立縣級指揮部,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制定出臺《灌云縣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工程項目實施意見》《灌云縣關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實行縣鄉聯動,細化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明確時間節點,保障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順利開展和快速實施。據了解,目前,灌云縣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項目實施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同興、四隊等6個鄉鎮農路建設已經全面展開,開工建設道路150公里;全縣已建立7個養護工區,存量道路正在由項目公司進行接管養護。
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涉及范圍廣,復雜程度高,面對矛盾多。灌云縣將按照省市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強勁的攻勢,扎實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圍繞“分批次實施、整鄉鎮推進、綜合式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步伐,年內確保完成道路升級改造不少于300公里;三年內,高質完成創建“四好農村路”任務,實現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總體目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