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姑蘇城,讓消失的河流重生

【連網】(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記者:陳雨薇)“有生之年能看到它恢復原貌,太好了!”2月21日上午,位于江蘇蘇州市平江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現場,挖掘機隆隆作響,71歲的呂梅生聽到動靜,急忙出門看個究竟。從小生活在平江路的呂梅生,對這條消失了的河道得以重生期待萬分。

中張家巷河道,是蘇州古城內首個實施的河道恢復工程,總投資1760萬元,備受蘇城百姓關注。除了這條中張家巷河,蘇州年內還將完成湄三河、季家浜、滄浪亭、青龍河等8條斷頭浜的溝通整治,以打通水系“經脈”。

60年前,把河道變成了街巷

恢復中的中張家巷河東西走向,東邊連著護城河,西邊連著平江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主河道平江河。這3條河形成一個“工”字,曾是蘇州市中心直通環城河的最主要河道。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僅從外觀辨別,已找不到當年河道的影子,眼前只見一條寬巷,兩側的民居和商鋪拆遷已近尾聲。

當年參與河道填埋的陳國康來到河道恢復工程啟動現場,關于河道消失他記得很清楚:“那是60年前的事了,當時很多住在這一帶的人都參加了填河。我們運來泥土石頭,挑著倒進河里,足足花了好幾個月才填平。”陳國康說,以前這條河可以淘米洗菜,舟楫來往不息。“當時我們填河的時候,想的是可以多一點土地,能多蓋房,好走路。后來大家保護水環境的意識越來越高,越來越感到后悔。”

蘇州水利局工作人員朱奕告訴記者,街巷的下面就是原來的河道,河床還在。這次恢復工程,以上世紀50年代的地圖為藍本,新開河道約600米,開挖、駁岸、架橋、基坑支護……再在中張家巷河與護城河交界處建1座防洪泵閘。恢復后的河道寬約6米、深約5米,連接護城河和平江河,將使平江歷史文化保護區增添江南水城韻味。

而今,拆房挖路讓河水回家

蘇州古城傳統風貌的核心,就是縱橫交叉的河道。中張家巷河原址位于蘇州平江歷史文化保護區,那里曾經水網密布。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南宋《平江圖》和明末的《蘇州城府內水道總圖》中,可以看出古代蘇州城內水道體系干支河結構的原貌和前街后河、河街平行的雙棋盤格局。由于種種原因,蘇州像中張家巷河這樣被填埋的河道還有好多條。恢復四通八達的水系格局,已成蘇州全城共識。

恢復河道,是一場大考驗。填埋一條河只花幾個月,而要恢復卻要花上好幾年甚至更久。以中張家巷河為例,該工程于2010年11月立項后,到2012年底僅完成了倉街以東段200米河道新開工程,倉街西側由于拆遷工作耽擱,今年1月才結束征地。“被填埋的河道上,早已建起了民房,地下還有無數線管。”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監理單位項目總監張其兵解釋說,工程難度相當大,一方面河道兩側都是老房子,地基不穩,開工前要先為房子做好固定,并請相關單位做好沉降觀測;另一方面,地下管線涉及到自來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多個部門,施工時也要多方進行協調,盡可能不打擾附近居民和營業商鋪。

沒有一城碧水,哪像江南古城

蘇州水利部門介紹,今年年內,蘇州將對中張家巷河、湄三河、季家浜、城灣河、青龍河、馬家圈河、蘇大內河、駁船浜、滄浪亭等城區9條斷頭浜進行溝通整治,中張家巷河是其中唯一被完全填埋的河道,恢復施工難度最大,預計年內可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中張家巷河是蘇州城區河道五縱四橫中一條很重要的橫線,其疏通意義重大。”蘇州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戈春源認為,河道的恢復,除了觀賞價值,還具有歷史價值和環境價值,它們的恢復將為實現平江內河與環城河互通創造條件,使古城的水系更加完善,水利更加暢通,水環境得到整體提升。“水是蘇州城市定位中最具價值、最有特色、最具持久性的決定因素,蘇州發展要把保護水資源作為鐵律。今后,如何更好地延續‘河街相臨、水陸并行’的江南水城特色,蘇州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戈春源說。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白山市| 万全县| 扎鲁特旗| 塘沽区| 太仓市| 文成县| 葫芦岛市| 永嘉县| 罗定市| 静安区| 福贡县| 丰镇市| 丰原市| 汤阴县| 澎湖县| 图们市| 百色市| 彰化市| 尼木县| 枝江市| 外汇| 黎城县| 固镇县| 江阴市| 长兴县| 镶黄旗| 于田县| 宁强县| 会泽县| 区。| 宜良县| 田林县| 综艺| 涪陵区| 临猗县| 得荣县| 寿阳县| 赣州市| 民勤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