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開林 張新語)9月15日上午,兩列中歐班列相繼從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鳴笛駛出,一列向烏茲別克斯坦呼嘯而去,一列往連云港疾馳而來。依托中哈海陸“雙樞紐”,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的商品,80%以上通過連云港口岸集散分撥。截至目前,基地與無水港累計雙向對流運輸集裝箱量突破300萬標箱,連云港中歐班列已成為“中國—中亞”合作典范。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連云港聯結亞歐大陸和環太平洋地區,一直是中亞國家首選出海口。因區位獨特、地位重要,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5次見證連云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的推進,尤其是2017年,他作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的重要指示。
一列列火車疾馳,給中亞和歐洲送去了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配件等“新三樣”,運來烏茲別克斯坦的鉀肥、棉紗,哈薩克斯坦的鉻鐵合金……一條橫跨東西、連接世界的雙向物流大通道以連云港為節點鋪展開來。
走進“一帶一路”倡議首個落地的實體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在調度中心的數字大屏上清晰可見從連云港發出的中歐班列線路不斷延伸,從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喀什、二連浩特、滿洲里口岸出境,分別通往中亞五國、土耳其、俄羅斯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目前,依托基地和無水港的雙向聯動,已經形成了中亞五國、中土、中歐等6條國際班列線路,成功串聯起104個國際貨運站點。”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學梅介紹,“班列+海運”的業務模式,讓更多內陸國有了出海口。該公司哈籍員工馬合江表示,最直觀的感受是東門無水港已成為中亞最大的無水港,中哈貿易額大幅增長,許多中國企業到哈國投資,提供了就業機會。
今年6月,連云港港口集團和烏茲別克斯坦鐵路集裝箱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計劃合作發展“亞太地區國家—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路線;東南亞—連云港—土庫曼斯坦過境班列去年成功運行,海鐵聯運實現無縫銜接…… 中哈在連云港的合作經驗被不斷復制,“鋼鐵駝隊”正在編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更為宏大的“互聯網”。
9月15日,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連云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稱贊“中歐班列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過境運量全國領先的連云港,將全面融入“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開發更多的雙向過境貨源,推進中歐班列通道、跨里海中間運輸線路等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