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周瑩 連工信 連科
這是一條淬煉于江蘇連云港的產業鏈;
這是一條創新成就夢想的產業鏈;
……
醫藥產業被認為是連云港結合自身地域、產業基礎以及長遠布局而催生的產業,也是連云港在全國享有盛譽的產業。從最初的抗生素、丸劑到今天的抗腫瘤、抗感染、婦科、肝病藥物,連云港市不斷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助力醫藥產業做大做強。
謀勢———
堅持市場主導
鑄就產業發展之基
市場活則經濟活。連云港市醫藥產業鏈正是在這種思維引領下實現洼地崛起。
時間撥回到上世紀。1969年,正大天晴的前身東風制藥廠開始篳路藍縷的創業史。1970年,連云港制藥廠誕生,開始生產紅藥水、紫藥水的歷程。隨后是連云港中藥廠誕生,其核心產品就是生產技術含量低的大山楂丸之類的傳統產品。
在那個時代,很多城市都有這樣一批企業,誕生于千篇一律的城市工業化進程,又因為不同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上世紀90年代,連云港成立了八大集團,醫藥是其中體量最小的板塊。”連云港市工信局副局長趙永生回憶:“因為塊頭小,船小好掉頭,很多創新的舉措率先在這里推行。”
回過頭來再看,當初那些決策中最重要的就是讓有專業背景的年輕人走上領導崗位。他們憑著自己的專業本領在市場中顯身手。
1987年,國際上甘草酸治療肝炎的技術剛剛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連云港東風制藥廠與科研單位合作推出了甘草酸治療肝炎的第二代產品———強力寧。當時在國內僅有少數技術雄厚的制藥企業能夠生產出這樣的藥品。
在今天看來,這個選擇無疑開啟了連云港醫藥企業產學研的先河。時任東風制藥廠負責人陶惠啟對這件事頗為自豪:“這個產品奠定了天晴發展的基礎。”
連云港制藥廠和連云港中藥廠看著東風制藥廠創新成果迭出,也坐不住了。
1992年,連云港制藥廠將VP16針劑仿制成膠囊,掙了100多萬元,掘了一桶金。隨后,連云港制藥廠花費120萬元將抗癌藥異環磷酰胺引進中國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自主引進抗癌藥的企業。
幾乎同時,連云港中藥廠也開始創新之行。他們通過企業員工集資和銀行借款籌措了桂枝茯苓膠囊研發經費,并成功獲批上市,而整個過程只用了8年時間。
連云港市委黨校教育長盧山總結說:“從連云港醫藥產業發展經驗看出,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快速地成長,都是因為創新。而倒逼其創新的核心是市場需求。這也說明,要打造堅強可控的產業鏈,必須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發展思路,通過市場高效配置資源,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
聚勢———
堅定創新戰略
培育產業發展之翼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連云港醫藥產業鏈的崛起證實,依靠科技創新才能走向高質量之路。
據連云港市工信局醫藥辦統計,目前連云港市醫藥產業已經形成抗腫瘤藥、抗肝炎藥、麻醉手術藥、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六大特色產業領域,生物藥、化學藥品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衛生材料和醫藥用品、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中藥飲片加工八大產品群。
回顧這些產業領域和產品線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發現,科技確實是產業發展升級的強力引擎。
在全國范圍內談抗腫瘤藥研發生產,連云港是繞不開的地區。因為連云港市是全國最早啟動抗腫瘤藥研發的區域。無論是仿制藥還是創新藥的數量和質量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刷屏朋友圈,片中核心藥品“格列寧”(真實事件中為“格列衛”)引爆大眾關注。也就在那一年,一條來自連云港的消息讓很多人看到希望———連云港制藥企業豪森藥業首仿格列衛成功,讓原先每盒23500元的格列衛有了替代品。以江蘇為例,目前該藥被納入醫保報銷后,自費為每盒300多元,遠低于使用原研藥物的費用。
當然,連云港抗腫瘤藥物不僅首仿藥、強仿藥水平高,在創新藥上的優勢也非常明顯。以豪森為例,2019年,豪森自主研發的格列衛的升級版———甲磺酸氟馬替尼上市注冊申請,比老版的格列衛在治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成人患者上優勢更加明顯。
這樣的案例在連云港市醫藥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上有很多。連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長周夢玲介紹,如今,連云港市醫藥企業已經建成了強大的產業創新體系。目前,連云港市骨干藥企已經建立了科學的產品研發管線,在連云港、上海、美國和歐洲等地設立一大批研發中心,打造了一支10000余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并成功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技術中心等一系列創新平臺。
恒瑞醫藥連續多年入圍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的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并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評審的“國家第一批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試點企業”;豪森藥業成為國內首家擁有全新化合物的生物制藥企業;康緣藥業建成國內一流的中藥制藥過程控制與智能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在科技部醫藥類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
數據是最好的例證。趙永生介紹,連云港醫藥產業的CR4指數(排名前4位的企業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大于70%,行業集中度較高,龍頭帶動作用明顯。
借勢———
優化服務質量
化解產業發展之困
如果要為連云港營商環境找到一個注腳,醫藥產業鏈的構建就是最好的實例。
為了幫助醫藥產業擺脫“只見高峰不見高原”的窘況,連云港市出臺了系列政策。
以連云港市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連云港市開發區為例。連云港市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萬軍介紹,他們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圍繞政策制定、動態調整、剛性兌付等環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醫藥產業政策的統籌性、精準度和執行力。制定出臺促進中華藥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措施12條、醫療器械產業專項發展扶持政策10條等,構建了以“中華藥港招商政策”為統領,載體政策、產業政策、財稅金融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為支撐的全方位政策體系。
在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連云港準確“定好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
目前,連云港市圍繞醫藥產業鏈已經建立了創業期政府資助、成長期科技信貸支持、成熟期股權直接融資、擴張期上市培育的資本支持體系,實現“統貸平臺”“金融超市”等多個項目統籌推進。連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介紹,連云港市不僅重視原有的資金支持,還成立了包括連云港生命健康產業基金、連云港醫藥人才創業投資基金等在內的13只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78億元,著力培育新藥企。另外還制定以花果山英才計劃為統攬的“1+6”人才政策體系,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出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專項支持政策。
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共振,使得連云港醫藥產業向著創新驅動、塑造產業集群的方向加速馳騁。而連云港市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成為連云港市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也加快了連云港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