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我市市區出臺集中守靈
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
為進一步倡導節地生態葬法,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綠色殯葬,保護資源環境,日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連云港市市區集中守靈、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試行)》,此辦法從2017年1月1日起,對采取的市殯儀館集中守靈、節地式生態安葬處置骨灰的本市市區(不含贛榆區,下同)戶籍居民分別給予1000元獎勵。
《獎勵辦法》指出,節地生態葬法是指遺體火化后,采取壁葬或骨灰立體式安放等節約土地資源方式處理骨灰的安葬方法。(一次性安放必須滿20年)。壁葬、骨灰立體式安放指將逝者骨灰安放于墻壁或立體式存放架的節地葬法。集中守靈:指逝者親屬到市殯儀館集中守靈及辦理喪事。《獎勵辦法》要求,符合本辦法規定的獎勵對象,由申請人(一般應為死者的法定繼承人)向死者戶籍所在區民政部門申報材料,提出獎勵申請;由承辦的殯葬服務單位進行初審,各區民政部門對初審合格的材料進行審批,并報同級財政部門申請獎勵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給予獎勵。
館內集中守靈 市民紛紛“點贊”
日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連云港市市區集中守靈、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試行)》,這是貫徹中辦、國辦《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精神的又一項重大舉措。集中守靈不僅滿足了眾多喪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慰藉親人不讓悲痛擾民的難題,杜絕了諸如為逝者送湯、留飯等封建迷信活動,讓節儉、文明辦喪事在殯儀館得到真正地落地生根。在許多喪屬的陸續要求下,市館籌集了30余萬元資金建成集中守靈服務區。先后已建起了5套守靈間,均為套間設計,已全面投入使用。為了方便喪戶辦理喪事,還專門建立了喪屬就餐食堂等配套服務設施。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接待1000余家喪屬,廣大市民紛紛“點贊”。
前不久,市民劉大叔父親去世,在市殯儀館守靈結束后,他深有感觸地說:“在市殯儀館守靈,花錢不多,很方便,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樣。”
大力推行“壁葬、立體式”生態安葬
近日,市民王先生的母親去世,他打算讓母親與5年前去世的父親合葬,但去了好幾家公墓,價格太高,而自己經濟又比較拮據,正當王先生一籌莫展的時候,聽朋友介紹市殯儀館剛推出室內骨灰“壁葬、立體式”生態安葬,價格又實惠。于是,他立即來到市殯儀館辦理了骨灰安放手續。其實,這只是該館推行“節地式安葬”一個簡單的縮影。
在中國幾千年傳統殯葬文化中,“入土為安”的話題已深深地扎根在群眾心中,而如今的葬穴價格昂貴已是老生常談,讓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在“死不起、葬不起”間糾結。為破解這個難題,近年來市殯儀館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投資500多萬元建成骨灰安放室。在收費上雙穴每年只收取300元的管理費,如果按20年使用權,只需6000元,通過落實惠民新政后,只需5000元就夠了,逝者親屬花費也從原先的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下降到幾千元左右。如今的骨灰安放模式正向多樣化、生態化、節地化方向發展,傳統的“入土為安”喪葬習俗正隨著節地生態理念的潛移默化而逐漸改變。
上門一條龍服務深受喪屬“青睞”
近年來,市殯儀館陸續開展上門喪事策劃、靈堂布置、凈身更衣、安排火化及安葬等全程“一條龍”服務,深受喪戶們的青睞。在服務過程中,所有服務項目明碼標價,服務內容、服務程序、服務標準全部公開。該館作出服務承諾:“市區的無論您路途遠近,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只需一個電話,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提供最便捷的服務”。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接待1200余家喪屬,受到社會各界同仁的廣泛好評。
前不久,市民張大爺家屬在家去世后,由該館負責上門“一條龍”服務,從搭建靈堂到最后安葬,該館工作人員全程服務結束后,張大爺眼含淚水說:“你們在服務上非常便捷,經濟上又非常實惠,每一件事都讓我們很放心。”
“96444”服務熱線讓喪屬“白事”無憂
對于許多市民來說,家里老人去世,往往是慌了手腳,不知如何辦理,有的不得不掏錢請中介來提供服務,遇到黑中介,受了氣不說還要花不少冤枉錢。其實,只要聯系市殯儀館,一切均可交給館里工作人員辦理,可確保您“白事”無憂。從2015年10月始,該館開展全程殯儀服務,該館設有24小時殯儀服務熱線96444,一旦有需要,只需一個電話,就能獲得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專業化的服務。
為切實從維護喪戶利益出發,市館決定把骨灰盒作為配套服務產品,實行進價零利潤銷售、讓利于民,讓喪屬真正得實惠。
近日,市民劉大爺老母親去世時,在市殯儀館只花200元就買了一個質量非常好的骨灰盒,喪事結束后,他激動地說:“真沒想到,殯儀館骨灰盒會這么便宜,質量又是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