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史衛平
11月14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關于嚴管市區部分路段“違停記分”的通告,讓廣大有車族“炸鍋”了。對于習慣了以往違停只有50元罰款的低違法成本而言,一次沒了3分更像是“割肉”。事實上,嚴格記分管理既是執法嚴厲性的體現,也是執法理性的回歸。在倒逼文明交通的同時,如何盤活有限的城區空間,緩解停車難題,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違停依法記分,外地城市更早更嚴
按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發布的通告,此次實施機動車違停嚴管的共有7個路段,以及連云港火車站站前落客平臺和地下停車場。嚴管路段兩頭設全線禁止停車標志,路邊劃禁止停車標線。
通告一出,立即引起廣大車主關注:“現在違停也記分了?”“ 罰款就行,扣(記)什么分?誰能時時注意是不是違停!”……
“在機動車嚴管路段內,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機動車違反禁令標志禁止標線,除了罰款,還要記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大隊副大隊長于海說,以前是按機動車違停條款處罰,現在則是按機動車違反禁令標志禁止標線條款處罰。
我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現在總數達到76萬多輛。城區汽車泊位不足,駕駛人素養參差不齊等多方面因素導致車輛違法停放,路段擁堵,妨礙了群眾的出行,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此次對市區實施嚴管的部分路段,都是非主次干道。“我們在管理中,發現這些路段違停現象突出。許多車主認為那里交警不管或管不到,所以隨意停車。”于海說。以龍河南路(蒼梧路至朝陽東路段)為例,尤其是靠北那段的人行道上,以前全被違停車輛給占了,附近學校許多步行的孩子放學時候都被迫走路中間。
“設嚴管街,對違停車輛進行罰款+記分處罰,我們是借鑒外地的先進管理經驗。其實在省內及省外許多城市都早已實施。” 于海說,“杭州現有200多條嚴管道路,南京從2005年左右就開始了,省內鹽城、徐州、揚州等地近年也實施這種嚴管措施。”
外地城市除了嚴管范圍很大,而且管得更嚴。比如南京從今年11月12日起,嚴管新街口地區道路交通秩序,大力整治周邊道路違停、隨意停車、緩行等交通違法行為,“黑光”探頭24小時對違停車輛抓拍,一律罰款100元、記3分,設置電子圍欄限制叫車軟件的派單接單,新街口核心“田字格”上11條主次干道即停即走都不允許。還有的外地城市對亂停車可以直接清拖。
“相比之下,我市目前只是設置了少數幾條嚴管街,目的是讓廣大市民知道違停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從而對違停駕駛人起震懾作用。”于海表示。交警部門將加強現場執法,加大監控巡查。如果效果好,下一步還將擴大嚴管范圍。
違停記分路段大范圍增加后,將會導致一些情況的發生,像車主借車給朋友使用,結果到年檢時才發現有多次需要記分的違停。交警部門建議,車輛所有人一定要在車管所登記能夠聯系上的手機號碼,因為貼單后,會發出短信通知,如果是朋友所開,車主應及時通知對方前去處理,以免影響到自己用車。
提升違法成本,嚴管重罰倒逼文明交通
在機動車不斷增加的趨勢下,停車亂象必會造成多方面的城市交通管理問題。于海認為,對違法停車的處罰升級,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此前對違法停車施以只罰款不記分的管理模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些人對罰款的敏感度越來越低,這也就形成了一部分人寧愿冒著被查風險,也要亂停車。“在路邊違停被查只需交50元罰款。很低的違法成本,形成很強的僥幸心理。”于海說。
去年5月1日,我市對非營運車輛實行非現場交通違法記分。而在那之前的年初,網上便開始流傳“非現場交通違法處罰今后也要記分,盡快將違法記錄處理就可以只罰款免記分”,導致大批私家車車主扎堆涌往交警部門處理交通違法記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相比于單純的罰款,記分對司機們更具威懾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對違停實施“罰款+記分”雙處罰,不僅具有合理性,更具必要性。
“以前違停光罰款不記分。對一些人來說,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于海表示,從車主的角度說,某些駕駛陋習也具有一定的慣性,壞習慣一旦養成,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掉的。嚴格記分管理,就是要將交通違法行為上升為“僅僅用錢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提高違法成本,倒逼車主遵守交通法規,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我們已是汽車大國,但還遠遠沒有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汽車文明。總體而言,交通違法行為以及一些雖不違法但不文明的駕駛習慣還是相當普遍的,更大的問題還在于一種從眾心理。“嚴格記分管理既是執法嚴厲性的體現,也是執法理性的回歸。”
盤活城區空間,增加車位,倡導綠色出行
在嚴管路邊違停的同時,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停車泊位緊張的現狀?
“科學合理的停車結構,應以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道路停車泊位補充。”于海說。而我市目前的情況是,此前的配建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均不足,而市區非機動車道上凡是能劃停車泊位的,基本已劃滿了。“這就需要盤活城區的空間,增加停車泊位,充分開發一些場所和國有土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增加停車泊位,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以巨龍南路為例,有關部門計劃在八百伴城市走廊三樓、天順國際花園小區北面一塊空地、紫金公館小區北面空地的地下建停車場。包括同科匯豐國際小區在內的幾個小區準備改建雙層的立體停車庫。
“按照相關規定,居民小區戶數與車位比例應在1︰1.2至1.5,有條件的按最高標準,但現有小區遠未達到此要求。”于海說,“以后凡新建小區,交警部門在規劃階段就提前參與,保證留足車位。”
此外,于海認為,引導市民綠色出行是緩解停車難問題的有效方式,“引導市民乘坐公交,騎公共自行車,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頻率,以更加綠色的方式出行,可以促進城市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車輛使用頻率降低了,交通擁堵和停車難的問題也會相應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