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周瑩 連發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工業立市的同時,持續推動自身的產業結構轉型,服務業發展不斷提升。然而,在我市服務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港城服務業依舊存在一些困境。專家表示,企業集聚推動力度不足、產業結構層次偏低、集群化程度較低、企業規模化發展較難等問題都困擾了港城服務業做大做強。
■ 港城呼喚服務業規模擴大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務業占GDP比重為40.7%,服務業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51%。在國際上,將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60%的城市稱為“服務業主導型”城市,港城距離這樣的標準還比較遠。
旅游、物流及經貿作為我市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其中物流是關鍵所在。然而港城物流業除港口集團外,缺乏具有實力的物流龍頭。一些物流企業負責人坦言,關鍵是連云港物流短板依舊存在。
首先交通短板依舊存在,港城海陸空集疏運體系依舊有脫節,這需要各方努力去破解。例如打通斷頭路等現實問題。
其次,港城工業規模偏小,集群化程度不高。工業高度集群化是拉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引擎。然而,目前我市工業化程度相對滯后,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不足,產業鏈條短的現狀使得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缺乏“拉動力”。
再次,山東、蘇南及上海等地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實力強勁,特別是物流產業發達,對我市工業貨源虹吸作用明顯。在這些因素制約下,我市物流產業發展舉步維艱。經貿業和旅游業雖然同物流業情況不同,但交通不便、人口消費不強、經濟實力不強等核心因素同樣影響這兩個產業做大做強。
專家表示,連云港是“一帶一路”交匯點,連云港要想做大服務業關鍵就是利用好這個開放機遇。以油品、礦石、有色金屬為重點,探索搭建國際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建設國際油品交易中心,為我市服務業發展尋找新商機。要進一步鞏固現有網絡零售平臺(B2C、C2C)優勢,提升發展企業間電子商務平臺(B2B),創新發展服務領域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讓田地里的農產品快速轉變為市場中銷售的商品。要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大數據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和應用拓展,為連云港商貿業合理布局提供技術參考。積極發展股權、產權、金融資產、碳排放、農村綜合產權、文化產品、互聯網金融等交易平臺,豐富我市服務業類別。
■ 高質量推動新經濟服務業落地
數據顯示,全市共有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1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3家,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1家,市級重點服務業集聚區16家。今年上半年,4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主營收入達139.58億元,集聚企業共計6605家,吸納就業人員達18230人。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東海水晶市場、杰瑞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園、大陸橋國際商務中心三家集聚區分別以經貿流通、科技文化創意及商務服務為主。水晶原石依托大陸橋商務服務中心內各種貨代及物流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從海外產地進入我市東海等地進行加工,并在東海水晶市場進行線下商貿流通,而產品創意、設計及電商則有一部分在杰瑞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園內服務完成。三大園區形成遙相呼應的態勢,互相促進、互相服務。各園區內主導產業企業營業額占比實現60%以上,同類服務業初步實現了規模積聚、資源集約化發展,我市服務業集聚化發展格局不斷優化。
在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市服務業也存在新經濟模式推進較慢,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發展較慢等問題。在最近舉行的連云港新能源汽車展上,筆者獲悉,江蘇明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計劃于今年年底在港城投放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然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早在5年前已經運行。該企業相關業務人員表示,首先計劃在市政府板塊開啟分時租賃業務,未來希望在汽車站、火車站設立一些點。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國家正在有序發展交通出行、房屋住宿、辦公空間、舊物交換等資源分享模式。我市要在城市規劃中,為這樣的分享經濟留下余地和空間,幫助港城新經濟做大做強。而在體驗經濟方面,我市要加快推動商品交易市場、商業中心打造以大數據、移動位置服務(LBS)等新技術為支撐的社交化、情景化和智能化新商圈。創新發展餐飲、家政、養生、美容、洗車等生活性服務業線上到線下(O2O)模式。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引進國際精品體育賽事,實施大健康戰略,拓展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擴大教育培訓消費。
■ 建立服務業個性化考核機制
服務業發展是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因此,我市服務業要想做大做強,關鍵是圍繞工業化打造服務業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的區域產業鏈。例如紐約服裝產業、好萊塢電影業和硅谷電子產業,他們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形成一體化運作,保障了產業的穩定發展;都市區是美國現代服務業的核心載體,都市區在地區內形成勞動力、資金、信息的集聚,還擁有較好的交通網絡系統,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當然,在打造產業鏈的同時,我市服務業發展還需要在個性化考核機制上下功夫。改革服務業考核辦法,調整服務業績效考核權重。“連云港各縣區和功能板塊距離遠,發展條件并不相同,并不是每一個板塊都適合發展工業。”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建議,連云港不妨在江蘇邁出服務業發展的大步伐,出臺縣區個性化考核機制,通過兼并重組代管的方式,讓承擔經濟增長功能的經濟板塊兼并不適合發展工業的縣區經濟開發區,通過利益分成的方式讓一些適合發展服務業的縣區從繁重的工業經濟指標中擺脫出來,一門心思做好服務業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