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封云 劉靜)“大爺,這是您要的藥,有事兒隨時叫我!”上午10時的陽光灑在賈圩社區的樓道里,外賣小哥范志偲一邊遞過藥品,一邊貼心叮囑獨居的劉大爺。這溫暖的一幕,正是海州區“紅韻·小哥”志愿者服務隊融入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作為全省首家快遞外賣行業黨委,海州區快遞外賣行業黨委以219個暖“新”驛站為“根據地”,組織1200余名快遞員、外賣員組建“紅韻·小哥”志愿者服務隊。這支以黨員為先鋒的隊伍,憑著每天穿梭街巷的獨特優勢,成功“變身”———既是傳遞政策的“移動宣傳員”、服務民生的“貼心幫手”,也是排查隱患的“流動網格員”、應急響應的“快速配送隊”,默默守護著社區的平安與溫暖。
就在給劉大爺送藥的路上,范志偲還當了回“隱患排查員”。路過小區廣場時,他發現一處路面出現破損,存在絆倒風險,立刻掏出手機拍照,上傳到“連新碼”管理平臺。等他送完貨返程,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已經帶著工具趕到現場修補?!艾F在進小區送貨,都會多留意消防通道通不通、獨居老人家門縫有沒有異味,提醒一句關燃氣、鎖門窗。舉手之勞能幫到街坊,心里特別踏實,獲得感滿當當的!”范志偲說。
除了守護社區,“紅韻·小哥”還成了農戶增收的“好幫手”。針對新就業群體工作時間靈活、流動性強的特點,海州區開發“海州農產品直通車”小程序,創新推出“寄遞+電商+農產品+農戶”模式,鼓勵“紅韻·小哥”化身特色農產品推廣員、遞送員。草莓熟了,他們送到市民餐桌;桃子上市,他們打通從果園到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近3年來,1000余噸農特產品通過小哥們的車輪走向市場,200余戶農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以前賣菜得凌晨趕早市,累得直不起腰還賣不上價。現在手機點一點,小哥上門取貨,新鮮菜直接送到城里人家門口,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謝意家庭農場總經理張漫提起“紅韻·小哥”,滿是感激。
要讓這支基層治理新力量持續發光,就得把他們的后顧之憂變成暖心守護。海州區快遞外賣行業黨委常態化舉辦“紅韻·小哥”大集,免費理發、租房咨詢、電動車維修保養等18項服務“一站式”到位;35個暖“新”驛站變身“愛心暑托班”,讓騎手們再也不用為孩子“看護難”犯愁;定期免費體檢、因病致困家庭幫扶……一次次“不缺席”的溫暖,讓組織的關懷直抵人心。
“以前遇到勞動糾紛,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現在在驛站歇腳時,就能咨詢法律問題,還有專業人士幫忙解答,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作為黨員的“紅韻·小哥”張昊說,“組織這么關心我們,我更得帶頭干,帶動身邊人一起為社區出力!”
如今,“紅韻·小哥”已成為海州基層治理的“明星力量”:成立以來,涌現市級黨代表1人、人大代表1人;2023年,服務隊獲評江蘇省“最美快遞員”集體獎,是當年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集體。
“未來,我們要繼續搭好平臺、建強機制,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紅旗手,織密組織網格,讓更多新就業群體的力量聚起來,使小哥們從城市的‘送貨人’變成社區的‘自家人’,讓基層治理的活力越來越足?!焙V輩^快遞外賣行業黨委書記徐世凱信心滿滿。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