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鄭永波)“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誰?”“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的國旗,這種說法正確嗎?”近日,在市開發區朝陽街道新縣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里,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朝陽派出所民警、“行走的國旗課堂”志愿宣講隊宣講員王曉東和同學們進行國旗知識問答。“行走的國旗課堂”創建以來,“線上+線下”將國旗知識、法治宣講與實踐行動相結合,介紹來自全國各地邊境一線國旗背后的故事,為市民與學生送上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截至目前,已開展行走式志愿宣講近200場,觀看線上線下宣講超50萬人次。
“行走的國旗課堂”最初由海州區政協委員宋長萬創建,自與市公安局聯合打造紅色教育品牌后,逐漸形成了以“愛國從尊重每一面國旗開始”為核心理念,通過行走式開展國旗知識互動、國旗故事分享、國旗法宣講、舊損國旗志愿收集等國旗主題活動,傳播愛國主義思想,打造特色紅色文化課堂。同時,不斷創新“行走的國旗課堂”教育模式和內容。2023年夏天,王曉東提出收集身邊或全國各地有意義地方的國旗,并講述這些國旗背后故事的設想,得到大家一致贊同,于是他們便發動身邊的同事、親友迅速行動起來。
在志愿者團隊努力下,來自開山島、前三島以及祖國邊境上一面面伴隨著無數戍邊故事的國旗,從全國各地匯聚到連云港。志愿者依據手中的素材迅速完善宣講材料,將國旗背后默默為祖國戍邊衛士的感人故事整理成冊,方便宣講。
近日,在海州區路南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行走的國旗課堂”聯合路南街道開展“紅色記憶青春使命——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實踐活動,近百名青少年應邀參與。活動中,王曉東手捧西藏邊檢總站馬攸橋邊境檢查站使用過的國旗,通過視頻連線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守護國門的民警,讓抽象的“愛國”二字變得具體可感。跨越近5000公里的視頻對話,一頭是雪域高原無人區,一頭是內地繁華城市的近百名莘莘學子,“行走的國旗課堂”將他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同時,在“行走的國旗課堂”展覽館內,宣講員向前來參觀的學生、群眾介紹一面面國旗背后的故事,以及“行走的國旗課堂”成長之路。展覽館還特地設置了廢舊國旗回收點,民警與志愿者一同引導市民將家中破損、褪色的國旗投入專用回收箱。
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把“行走的國旗課堂”打造成常態化教育品牌,陸續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通過“線上云觀展+線下實踐課”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國旗知識、遵守國旗法規、傳承愛國精神。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