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銳冰 楊華 孫航)昨日,筆者從“勇挑大梁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灌云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灌云縣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產業轉型,綜合實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工業經濟動能強勁,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超20%,工業用電量增速領跑,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0.2%,居民收入增速躍居全市前列,高質量發展基石日益牢固,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化縣域圖景全面展開。
綜合實力穩步攀升
現代體系加速構建
發展是硬道理,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灌云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381.6億元穩健增長至2024年的491.7億元。核心指標增勢強勁: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0.4%和11.8%;工業用電量年均增幅32%,今年上半年更是逆勢猛增84.4%,彰顯出工業經濟的蓬勃活力與強大韌性。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2%。
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7%,今年上半年增速躍居全市首位。連續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
轉型升級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灌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核心戰略。臨港產業區近萬畝土地在化工企業關閉退出后得以騰退,為新發展騰出寶貴空間。省級灌云化工園區成功升格,嘉澳生物航煤、堿業公司搬遷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從“小化工圍海”到“大產業開篇”的歷史性跨越。省級海洋經濟開發區的獲批,為向海發展奠定了平臺基礎。
如今,一個以石化新材料為核心,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紡織(木材加工)和港口物流等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成型。經濟開發區“一區多園”模式全面鋪開,一批超50億元重大項目落地建設,鎮街工業集中區集聚發展,共同提升了全縣工業經濟的能級和抗風險能力。
與此同時,高效農業特色彰顯,灌云豆丹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食用菌參與太空育種,紫蘇、蘆蒿等特色品牌聲名遠播。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涌現,縣域商業設施煥新,主題服飾產業園入選省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郵政快遞業務量增速領跑全省,“兩新”政策催化消費新場景,服務業占比提升至53%,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開放動能持續迸發
發展環境優化提質
面朝大海,敞開懷抱。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加快建設,進口原木監管場地通過國家驗收,液體泊位、散貨碼頭基本建成,海河聯運網絡暢通南北經濟循環。臨港配套日益完善,智慧管理平臺、公共管廊、中水回用等項目投用,提升了園區承載力和競爭力。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花果山機場航空口岸擴大開放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為灌云插上“騰飛之翼”。開放孕育特色產業,主題服飾跨境出海成為富民新渠道。嘉澳生物航煤拿下全國首張出口“白名單”,標志著產品競爭力達到國際水準。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灌云大力推廣“綜合查一次”改革,創新實施“拿地即開工”、容缺審批、幫辦代辦等模式,推動審批服務“一網通辦、一次辦好”,并在重點園區設立政務服務分中心,首創基層“智慧印章”系統,極大便利了企業和群眾。
全省首家實體化運營的縣級合法性審查中心,有力助推了基層依法行政。創新載體建設成果豐碩,云海高新技術產業園、江陰科創飛地等平臺落地,46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市瞪羚企業脫穎而出,省科學技術獎取得新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海陸空鐵河”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初步成型。花果山機場、高鐵站投入使用,港口功能持續完善,G204、233等多條國省道完成改擴建,連淮、連宿高速加快建設,年底通車在即,區位優勢得到歷史性提升。
民生福祉殷實溫暖
幸福底色更加亮麗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灌云堅持將有限財力更多投向民生領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教育資源配置優化,云湖實小、伊西九年制等一批新學校建成投用,新區高中加快建設,高考本一達線人數突破千人大關,“清北”錄取實現歷史性突破。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提升,醫保參保全覆蓋,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健全,縣婦幼保健院即將投用。
就業幫扶精準深入,開展留守婦女技能培訓,推動“家門口就業”。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3.6萬人。
城市更新加快實施,新建8個口袋公園,新增249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新增城市綠地56.6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1%,PM2.5濃度較“十三五”末下降10.5%,國省考斷面水質連續五年穩定達標優Ⅲ。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建成大量農村生態河道,生活污水治理率大幅提升,完成改廁11.8萬戶,提檔升級農村公路超千公里,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至109.2萬元,增幅達85.1%,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