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鄉土不是退路,而是沃土 徐榮的飛天路

(□ 朱萍 魏吉珂 李曉敏 徐歡)手握新農具,天空“盡在掌控之中”。在海州西郊崗埠農場綠油油的稻田之上,一架載重30公斤的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女飛手徐榮站在田邊,一邊用眼睛觀察無人機路線,一邊熟練操作操控桿,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激起層層綠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利落短發、條紋襯衫、牛仔褲,最顯眼的,還是徐榮腳上那雙沾滿泥點的過膝水靴。有人說她傻,放棄城市的體面工作回來種地,也有人說她膽子大,帶著一幫年輕人闖出了新路子,把智慧農業的種子撒在12萬畝農田上。


炎炎夏日里,稻田里的蚊蟲肆虐,徐榮無暇顧及,依舊專注地勞作。“水稻的生長周期漫長,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照料,從播種到收獲,每一個環節都不容疏忽。”


“傻也好,膽大也罷,我就是一個女農民。”徐榮現在已經是連云港榮邦農業機械合作社理事長,培養出百余名飛手。守著鄉土,照樣能闖出新天地,就在今年,徐榮當選市勞模。


她從城市白領變為鄉土追夢人


一場暴雨過后,氣溫迅速回到35攝氏度以上,正在接受我們采訪的徐榮立刻起身,“走,現在正是水稻管理的時節,一起下地看看。”忙忙碌碌一上午過去,來不及吃一口飯,徐榮又匆匆忙忙驅車前往灌云,一家農業大戶遇上難題,正等她現場解決。


時間回溯到13年前。


“你回來種地干嘛?好好的項目經理為啥不干了?”


得知徐榮要辭去市區的工作,回家種地,父親滿臉不可思議。他不明白,女兒念過書、見過世面,為什么非要回老家,重走父輩的老路。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里“以科技驅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這句話,讓徐榮眼睛一亮,她看到了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另一種可能。


“這不是頭腦一熱做的決定,我從小在農場長大,熟悉土地,熟悉農民,這個決定有一號文件給我的底氣,還有我對土地的熱愛。”她說。


父親拗不過她,只好手把手教她。


從零開始,徐榮一點點學,一點點做。她俯身辨認雜草、診斷蟲害,皮膚曬得發紅,手上磨出了繭,不在田里的時間就在啃書,《小麥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圖譜》《農作物病蟲害識別與防控》等被她翻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不是學習農業的,知道自己很多地方都欠缺,除了實踐,課本上的知識也得補上。”徐榮說。


“城里不好嗎?為什么回來?”身邊總有人問。“我喜歡土地,農場里的飯菜香,這里也有我的根。”徐榮每次都認真回答。


漸漸地,徐榮從父親那里接過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與土地打交道的誠意。她知道,光靠老辦法還不夠,她得找到新的路。


她用無人機掀起一場“農業革命”


2017年,徐榮去鹽城考察,第一次見到農業無人機。只見機器一飛,藥水均勻灑下,速度快、覆蓋廣,比人工效率高出幾十倍。


“這東西,我們農場也得有!”徐榮憋著一口氣。


但引進無人機,路并不好走。當時農業無人機剛剛上市,價格昂貴,沒人敢試。農場里的人也猶豫,“萬一打藥不均勻怎么辦?”“這么貴,劃不來。”


但看準了無人機前景的她,橫下一條心,硬是扛著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成為家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徐榮一口氣買了8臺無人機。沒有飛手,她就從農場招募待業的年輕人,跟著廠家學操作。她自己也學,從零摸起,拆電池、對頻、規劃航線,一步步把無人機飛上天。


“第一次飛就炸機了,無人機掉在稻田里,電池進水,維修費夠買半噸化肥。”徐榮記得,那年夏天為了避開高溫,飛手們從晚上6點飛到早上6點,12個小時連軸轉。有個18歲的小飛手太累,眼睜睜看著無人機栽進河里。“他當時累得連操控桿都握不穩,我才意識到,這種模式必須改。”徐榮招募了更多機手,又新增了拖拉機、收割機,開啟“人停機不停”模式。


徐榮心里也在懷疑自己:“這是人過的日子嗎?”有一次,她累得蜷在車后備箱里睡著了,醒來時,身上蓋著一個壓扁的農藥紙箱———是飛手們怕清晨的露水打濕她。


2019年,徐榮牽頭成立了榮邦農業合作社,她組建起蘇北最大的無人機作業團隊。(下轉第四版)


從8臺到30臺,再到如今70臺無人機同時作業,徐榮的合作社走出了一條“農機閉環”之路,實現耕種管收全環節托管。從拖拉機整地到無人機撒肥,再到收割機歸倉,全部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生產。


“現在6萬畝地的防治任務,70臺無人機一起上,2天就能干完。”徐榮點開手機里的智慧農業管理平臺,每臺農機的作業軌跡、畝數、用藥量都實時更新。通過智慧農業系統,能夠實現無人耕種的智慧農業模式,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精準科學管理。“不用天天泡在地里,數據會說話。”


她帶著一群人把路越走越寬


徐榮沒有停下腳步。


2020年,徐榮做了一個讓鄉親們頗為不解的舉動———她投入120萬元流轉1000畝土地,打造農業技術示范田。彼時,合作社剛成立不久,資金已全部用于購置農業機械,為湊齊流轉費用,她四處湊錢。


面對眾人的疑惑,徐榮態度堅定:“沒有實實在在的樣板田作支撐,農戶怎么會相信我們的技術?”她在開始嘗試用無人機直接播撒小麥種子。


這個想法遭到一片反對,尤其是她的父親———一位老技術員。“種子撒在表面,冬天肯定凍壞!”父親說。一旦失敗,幾百畝地可能絕收,損失幾十萬元。


徐榮沒有退縮。“農業技術在變,老方法已經不夠用了。”她反復試驗,總結出“播撒—鎮壓—開溝”三步法,先用無人機撒種,再用機械壓實土壤,最后開溝覆土。這樣既能保墑,也能防凍。


開春后,試驗田的麥苗整整齊齊冒出綠芽,沒有一株被凍死。父親終于信了。


這項技術后來被江蘇省列為2022年創新案例,大面積推廣。“我們現在還在試油菜播種,出苗率更高,也更省力。”徐榮笑著說。


但她最驕傲的不是技術突破,也不是自己拿了多少獎,而是帶動了一群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加入這個行業。


方明月,曾是圍著鍋臺和孩子轉的全職媽媽,如今是手持無人機證和拖拉機證的“雙證女飛手”。“以前在家喂雞,老公養魚,一年攢不下幾個錢。現在我自己一年能掙20萬元。”方明月說話的時候,眼睛里的光,來源于自我價值的肯定。


在徐榮的合作社,像方明月這樣的“女飛手”“女地勤”還有50多人。她們配藥、拌肥、操作無人機,樣樣在行。


徐榮還記得2019年,第一位女學員跟著她夜間打藥,路過墳地時嚇得攥緊她的衣角。徐榮放慢腳步,陪她一步一步走,輕聲安慰:“別怕,姐剛開始也怕。”


如今,她每天還是習慣去田里轉一圈。看無人機掠過綠野,看年輕人專注操作,看農戶露出豐收的笑。徐榮說:“現在是我最好的時候。家庭順暢,孩子省心,我可以把更多時間投入工作。”


徐榮,這個時尚感十足的女農民,成了田野中的“飛天能手”。她沒有遵循舊路,沒有安于現狀,她用無人機“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也讓更多人看見,鄉土不是退路,而是沃土。在這里,赤著腳走在田里、守著根,照樣能走出一條嶄新的大道。

?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手机| 黑山县| 临洮县| 陕西省| 龙岩市| 永安市| 金秀| 贵阳市| 泰顺县| 麟游县| 通河县| 同心县| 迭部县| 鞍山市| 西安市| 彰化市| 峨眉山市| 和龙市| 德格县| 伊金霍洛旗| 遵义县| 黔南| 高雄县| 澜沧| 金阳县| 衡山县| 西平县| 吉林省| 白城市| 石棉县| 柳江县| 红桥区| 道孚县| 林西县| 吴旗县| 沈丘县| 于田县| 新沂市| 城固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