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婷婷 李曉敏 孫浩植)在時代的浪潮中,總有一些青年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奔赴理想的遠方,用奮斗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任一飛,這位來自內蒙古巴彥淖爾的青年,在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這片舞臺上綻放著屬于自己的光芒,成為核電領域的一顆閃耀新星。
勇敢叩門 開啟核電逐夢之旅
2023年3月,對剛提交完博士畢業論文的任一飛來說,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西安交通大學熱鬧非凡的招聘會現場,人潮涌動,任一飛穿梭在各個招聘展位之間,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就在這時,江蘇核電的招聘展位吸引了他的目光。
彼時,江蘇核電的招聘計劃主要面向本科與碩士人才,對于博士崗位并未過多提及。但任一飛沒有選擇默默離開,而是主動出擊。宣講會一結束,他便大步向前,大膽詢問博士崗位的可能性。這看似簡單的一個舉動,卻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江蘇核電的工作人員當即向他詳細介紹了公司的核心人才計劃,并誠摯地發出邀請。提交簡歷后的第二天,任一飛就接到了面試通知,隨后順利收到入職邀約。同年5月,任一飛提前踏入了江蘇核電的大門,就此開啟了他在核電領域的逐夢之旅。
“選擇連云港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是我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任一飛堅定地說。他渴望將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企業從實際需求出發、反向驅動研發的模式,與他的職業理想完美契合,就像一把鑰匙找到了對應的鎖孔。
深耕科研 努力拓寬工作視野
進入江蘇核電后,任一飛迅速投入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核工業“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的精神。他對“創新”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核電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參加了不少會議,聆聽了許多專家的講座。在當前風光電等新能源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核電的角色定位亟待轉變,像‘和氣一號’項目對核能多用途的探索,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
然而,科研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任一飛此前專注于熱工水力領域,而核電站的科研需求廣泛且多元,這就要求他打破專業壁壘,快速適應全新方向。面對挑戰,他積極行動起來,除了研究學術期刊、閱讀專業書籍、參加線上研討,他還主動涉獵人工智能、同位素生產等跨學科知識,不斷探索將新技術應用在項目研究中的方法,努力拓寬工作視野和思路。
面對大眾“談核色變”的現象,任一飛還肩負起科普的責任。他耐心地解釋:“核電本質上是清潔能源,安全性極高。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核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低于風光電。公眾對核電心懷恐懼,主要是受過往對核事故片面認知的影響,實際上,當今的核電技術已高度成熟,完全能夠確保安全。”
扎根港城 擁抱山海生活
任一飛選擇扎根連云港,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了周全的考量。江蘇核電作為中核集團旗下的重要企業,是全球在運加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為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和豐富的研究資源。同時,連云港宜人的氣候、熱情淳樸的風土人情,也讓他迅速找到了歸屬感,順利融入了這座海濱之城。
入職后,任一飛不僅享受到連云港市的人才生活補貼和20萬元的購房券,江蘇核電公司還為他提供為期3年的免費博士后公寓,大大緩解了生活壓力。
在連云港,任一飛的生活充實而多彩。“我到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海,這里和我的家鄉截然不同。我還愛上了這里的美食,尤其是贛榆菜煎餅。”他笑著說??臻e時間,他喜歡去散步、看海,在海一方的沙灘與海浪、北固山悠長閑適的步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同事的熱心牽線下,他還收獲了愛情。
2024年,任一飛作為城市推介官,在西安交通大學分享他與港城的故事。他滿懷熱忱地向學弟學妹們發出邀請,期待他們也能來到連云港,開啟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任一飛正以“硬核”青年的姿態,為核電事業的未來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山海之間,續寫著屬于自己的奮斗傳奇。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