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蔚 朱正艷)昨日清晨6時18分,連宿高速灌云至沭陽段連云港境內1標小伊樞紐互通E匝道橋施工現場已是熱火朝天。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哨響,混凝土泵車轟鳴啟動,紅色機械臂如長龍般舒展,將首車混凝土精準注入綁扎嚴密的鋼筋模板中,這標志著連宿高速二期連云港段1標首聯箱梁澆筑工作拉開序幕。
站在距離地面8米的作業平臺上,近30名頭戴藍色安全帽、身著反光背心的工人穿梭于鋼筋森林間。他們手持振動棒,時而俯身檢查混凝土密實度,時而調整模板間隙,汗水順著安全繩滑落,在晨光中折射出細碎銀光。“振搗必須控制在30秒內,既要排除氣泡,又不能過度導致離析。”班組負責人卞增華抹了把額頭的汗,目光緊盯振動棒插入的深度,“這1.5米高的箱梁,容不得半毫米誤差。”
工程技術部負責人劉芳雯手持對講機,在泵車與模板間來回奔走。他指著遠處延伸的匝道橋告訴筆者:“小伊樞紐互通E匝道橋采用三聯共10跨250米設計,本次澆筑的第一聯雖為單箱兩室結構,但4乘25米的跨徑組合配合百分之四的橫、縱坡度,相當于每100米垂直爬升4米,這對混凝土流動性和模板支撐體系都提出極高要求。”
正午時分,烈日炙烤下,泵車操作手劉廣亞緊盯控制面板,屏幕上跳動著混凝土坍落度、輸送壓力等數據。“這次采用C50高標號混凝土,從攪拌站到泵送全程數字化監控。”他輕點觸控屏,調出運輸車定位系統界面,“8輛攪拌車循環供料,每車12方混凝土必須1小時內送達。”
據悉,作為連接連宿高速與長深高速的關鍵節點,該標段全長5.648公里,新建橋梁7座,總長約3315米,包含特大橋及大橋6座、中橋1座。項目需完成預制箱梁966片,現澆箱梁15聯及變截面連續箱梁3跨的施工任務。
經過12小時連續奮戰,下午6時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成。劉芳雯介紹,為確保首件施工質量,項目團隊嚴把“三關”:技術方面通過專題會議完善安全技術交底,對支架搭設、預壓試驗等關鍵工序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控;材料方面實行定倉定站管理確保混凝土穩定性;安全方面執行領導帶班制度,配備專業團隊全程值守,全方位保障現澆箱梁施工安全、質量可控。
“我們將系統總結首件現澆箱梁施工經驗,從地基處理到混凝土澆筑全流程優化工藝。”劉芳雯表示,“力爭將連宿高速打造成‘一帶一路’交通工程標桿項目,為后續施工提供示范樣板。”隨著首聯箱梁的順利澆筑,項目橋梁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面鋪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