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一米七零的個頭,生活中愛說愛笑,工作時雷厲風行。36歲的孫紅芝,從社區民警到網安大隊輿情中隊中隊長、食藥環偵大隊副大隊長……10余年間歷經多個崗位、多個警種,書寫著一名“警營玫瑰”的別樣人生。
她最初工作的地方,叫湖畔社區。
2008年,孫紅芝從警校畢業,被分到了東海縣公安局西雙湖派出所。她告訴記者,“當時我負責的湖畔社區,常住居民4500多戶。轄區毗鄰西雙湖景區和水晶城,人員流動性大、外來人員多,臨時居住人員在90%以上,管理難度特別大。”為了做好工作,她每天不間歇地對轄區4500多戶居民進行走訪。
在擔任社區民警期間,孫紅芝的手機對群眾24小時開通,“不管是深夜,還是凌晨,群眾電話來電,總要第一時間接聽。群眾在最需要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我,這表明我是他們信任的人。”她說。
一天夜里,轄區一名群眾通過微信向孫紅芝反映,樓上鄰居家中聲音太大,吵得家里老人無法休息,自己多次協商未果,因此一直在鬧糾紛,嚴重影響了兩家的正常生活,想尋求她的幫助。
孫紅芝先后十幾次登門到雙方家中做勸解工作,以拉家常的方式說法講理,雙方都被她執著和真誠的態度所感動,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糾紛得到圓滿解決,雙方當事人發微信表達感謝。
此后,一些鄰里糾紛,甚至一家中的婆媳矛盾,大家都愿意找她來說一說、評一評。在擔任湖畔社區民警期間,她先后調解各類糾紛200余起。
工作中的孫紅芝立說立行,高效率一直是她的一張“名片”,是同事眼中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狂”。“無論在哪個崗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始終這樣要求自己。
2013年,孫紅芝調任網安大隊輿情中隊中隊長后,承擔的網絡虛擬社會管理是新課題、新挑戰。她認真分析研究當前形勢,加班加點刻苦鉆研業務知識。每天晚上12點之前,辦公室的燈從來沒熄過。憑著一股韌勁,她和同事一起研究出一套集“情報搜集、數據挖掘、陣地管控”于一體的網上網下防控機制,在網絡情報信息管控處置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有效提升了網絡安全管控效能。
3年前,因工作需要,孫紅芝借調至東海縣委政法委工作,負責維護全縣社會穩定指導工作,從風風火火的服務群眾一線,到謀劃指導的“機關”崗位,怎么干出成績?孫紅芝心里有點沒底兒。為了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那段時間,她天天泡在辦公室看書、學習、研究,不厭其煩地向領導和同事請教。在她的努力下,東海縣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的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始后,孫紅芝又被抽調到東海縣公安局教育整頓辦工作,她秉承“今日事今日畢”的工作風格,每天都會早來半個小時,對當天工作進行梳理,按小時計算,把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像一只高速旋轉的“陀螺”。
在她的協調梳理下,單位的教育整頓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上報各種材料和報表的準確度和及時性在全市政法單位中都是名列前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海縣公安局在全縣政法單位評估驗收中被評為優秀單位。
從警13年,不論在哪個崗位,她總是奔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創出更好的業績。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先后榮獲“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個人”“全縣國家安全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沒有蕩氣回腸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英勇事跡,有的只是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春風化雨般的默默奉獻,還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擔當。(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關 寧 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