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徐譽寧)在淮海工學院校園里,常??梢钥吹揭晃簧碇h逸漢服的女生。云鬢輕挽、長相甜美的她,經常穿著漢服上下課,成為校園內一道獨特的風景。她的名字叫陳艷如,從初中時便喜歡漢服。多年來,除了堅持漢服的穿用以及研究,她還有一門“絕技”———手工制作漢服。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參加漢服文化宣傳活動。如今,周圍許多人也在她的影響下,漸漸了解漢服、愛上漢服,并由此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今年20歲的陳艷如,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看古裝影視劇,其中最吸引她的就是影視劇里人物的穿戴。在她上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去鄰居家玩,她看到鄰居家的姐姐衣櫥里掛著一件深綠色的漢服,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漢服,當時特別興奮。”陳艷如說,她至今都記得,那是一件深綠色的唐朝“齊胸襦裙”,比電視上看見的漢服還漂亮。于是,回家后,陳艷如立刻在網上搜索一番,最終找到了類似的款式,征得父母同意后,她也訂制了一套。從此,陳艷如便成了“漢服控”,經常利用學習之余,穿著漢服出門游玩。雖然起初會有人圍觀和議論,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她還熱情地向周圍的人介紹漢服,并與大家交流探討傳統文化。
2016年,陳艷如成為一名大學生,入學后,她立刻加入了學校的國風社。學習之余,她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從事著與漢服有關的事情。久而久之,憑著對漢服的熱愛,她決定自己動手制作漢服。
“希望通過對漢服的喜愛,讓身邊人意識到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而不僅僅只是喜歡一件衣服那么簡單。”陳艷如說干就干,她從中國古代傳統服飾書籍和網上視頻中搜集各種資料,開始模仿摸索,不斷地“做實驗”。由于沒有實體樣本可以參照,陳艷如只能把袖長、肩寬等數據按照1比10的比例畫在A4紙上。然后上布畫線,進行裁剪。直線還好處理,最麻煩的是畫曲線,有時連家里盛菜的盤子都要用上。雖然做工復雜,但是陳艷如卻樂此不疲。就這樣,通過幾天的努力,陳艷如的“處女作”終于完工,是一件紅色的對襟短衫,雖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是陳艷如卻特有成就感。
如今,陳艷如已經做了四五套漢服了,工藝也從最初的式樣簡單,到如今的復雜多樣。她的衣柜里絕大部分都是漢服,僅有幾件現代服裝。在她心目中,漢服就是日常所穿的衣服。談到齊胸襦裙、圓領袍、褙子、馬面、明襖等“專業詞匯”時,她也如數家珍。
在喜愛之余,陳艷如最想做的是傳播傳統文化,她希望通過自己制作漢服并通過不斷地學習讓更多的人了解漢服制作的技巧,傳承傳統技藝,傳播傳統文化。這些年,陳艷如業余時間經常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向入學新生宣傳漢服文化。節假日,她還經常和漢服愛好者一起參加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漢服活動。
無論是參加學校的宣傳活動還是校外的宣傳活動,經常會有感興趣的人主動向陳艷如請教,她毫不吝嗇,有問必答,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解答很多漢服的知識。漸漸地,身邊對漢服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經常找到陳艷如一起聊漢服,聊傳統文化,甚至還與陳艷如一起學習漢服的裁剪制作。最近這段時間,陳艷如又開始研究傳統刺繡,她希望自己能夠學會之后再教給更多人。
“漢服寄托的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個關注傳承。”陳艷如說,她還有一年就畢業了,之后她會找一份固定工作安身立命,在業余時間會投身傳統文化的公益組織。如果有機會,她還想拜師南京絨花傳承人趙樹憲先生,學習傳統絨花制作,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