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貴珍 王一平)“多虧了政府健康扶貧的好政策,今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也更足了。”日前,56歲的海州區板浦鎮東北村特困戶趙興余拿到1.32萬元新農合大病住院報銷資金后,激動地連聲道謝。對于許多群眾來說,因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以及罹患大病、慢性病是導致貧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海州區把健康扶貧作為扶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啟動了健康海州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加大新農合+大病保險+大病醫療保險+民政救助“四道防線”,有效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真是‘及時雨’啊,未曾想理賠金這么快就拿到手了,解了俺的燃眉之急。”日前,小浦村困難戶徐長花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9744元保金后激動地說。徐長花所說的“及時雨”,是區扶貧辦與中國人壽連云港分公司針對低收入家庭推出的大病扶貧特惠保。據海州區扶貧辦主任崔守遠介紹,這份保單由財政全額出資,參保對象在新農合大病住院費用分段報銷比例基礎上再提高15%的報銷比例。初患條款規定的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后遺癥等重大疾病的參保對象均可獲得2000元的初診啟動費用,僅此一項共惠及該區近4000名貧困群眾。
為確保健康扶貧精準施策,去年海州區政府以及區衛計、民政、財政、人社、物價、殘聯等單位多部門聯動,先后制定出臺了《海州區農村人口20種大病專項救治實施方案》、《關于家庭醫生簽約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和先診療后付費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筑牢健康扶貧的保障網,構建起統籌協作、服務保障、能力提升、健康管理、監督考評五大扶貧保障機制。
加大完善村社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健康扶貧的基礎。目前,海州區12家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均與市直醫療機構簽訂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協議,為低收入群眾提供了基本醫療健康服務。不僅如此,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該區健康扶貧又一項根本遵循。去年,該區利用互聯網+健康扶貧模式,建成移動家庭簽約服務系統,家庭醫生通過手機APP隨時掌握群眾就醫動態,實現遠程醫療診斷,方便了群眾“尋診問藥”。在此基礎上,該區還采取1+1+1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即一名全科醫生、一名護理人員、一名公共衛生人員,要求每月至少家訪一次,及時為慢性病等特殊群體提供健康咨詢和就診指導。目前,海州區參加新農合率達100%,縣域內建檔立卡低收入慢性病和大病患者,全部免收普通門診和急診診療費,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率均達100%。兩年來,全區因病致貧返貧減少人口3868人,罹患大病或慢性病戶數人數,已由“十三五”初建檔立卡的1535戶4341人,降至目前的182戶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