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
只有通過發展產業,
才能實現永久脫貧。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其中,“產業興旺”排在首位,其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一目了然。
兩年前,東辛村還是經濟薄弱村,村集體沒有收入,村民以傳統稻麥為生,通過精準施策,東辛村人發生了變化:成立了第一個集體經濟組織——疃辛農民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余畝,發展南美白對蝦、龍蝦+藕、豆丹養殖等高效農業,荒地變綠地,“貧地”變“金地”,合作社打造的淮豬肉、蝦池米等品牌,目前已完成100萬元農業訂單,帶動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產業興旺。
淡水養殖區
東辛村的春天是
海州區推進“造血式”扶貧的一個縮影。
今年,海州區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創業、電商、公益崗位支持、項目收益分紅等幫扶形式,增強低收入戶自主“造血”功能。同時,引導村民創新產業發展,打造“一村一品一社”、“一村一品一場”,采取“合作社+低收入戶”、“家庭農場+低收入戶”、“農業龍頭企業+低收入戶”等能人幫扶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帶動模式,實現抱團發展。
204沿線
浦東水廠
海州區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2萬余畝,創建板浦東北水產、錦屏陶灣葡萄、寧海海河苗木等“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10個,新培育休閑觀光經營點22家,年綜合經營收入1.16億元、年利潤0.4億元、帶動農戶數1068戶,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完成81個益農信息社的選址、建設和設備安裝,網上農產品銷售1000余萬元。此外,浦東水廠二期等11個扶貧項目實現投產,3444個貧困戶收益到賬,為7個村集體年收入增加36萬元。
浦南鎮漁業
目前,
339戶894人順利實現脫貧,
建成浦南鎮淡水養殖、
寧海街道都市四季農業等4個扶貧產業園。
尤莊稻蝦混養、魏口冷鏈等3個項目加快建設,與蘇州藜先生、徐州佳禾、匯達通等公司達成意向,初步選定服裝加工等12個扶貧項目,引導貧困戶自選扶貧項目、就近就業,實現增收脫貧。
板浦縫紉機
尤莊電商服務站
建設美麗鄉村,積極推進生態扶貧是海州扶貧工作中的一個亮點。
板浦鎮
浦南鎮
寧海街道藍莓莊園
今年,海州區以水、電、路、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鋪開115.6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同時實施23.5公里的浦新線、錦屏路、新壩中路三條縣道改建工程,推進四里等村部建設,結合衛生鄉鎮創建,完善農村環衛、污水處理等設施,推進危舊房改造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新壩花果香、錦屏田水灣、板浦十里桃緣、寧海藍莓莊園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初見形象。
目前,
浦南、新壩已創成省級衛生鄉鎮,
鄉村振興樣板村小蕩村、古鹽河美麗鄉村示范片區
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海州正全面打造特色田園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