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已從理念轉變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成果豐碩。作為“一帶一路”的交匯點城市連云港,今年中秋有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異鄉人在這里度過,也有一些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打拼的港城人回鄉投資興業。中秋月圓,我們采訪了這些人,感受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的述說,“今年中秋,我在港城挺好的!”
法國醫學專家:中秋節浪漫迷人
□ 周瑩 穆文玲
“連云港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來自法國皮卡第大區埃納省城市圣康坦市的醫學專家貝卡托博士和雅德維加博士共贊港城的美麗。
今年37歲的雅德維加博士是法國圣康坦市的圣康坦醫院的老年醫學學科專家。50歲的貝卡托博士則是一名護理專家。今年9月,作為中法醫學交流的使者,貝卡托博士和雅德維加博士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為港城市民送上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學服務。在連云港期間,他們幫助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建立了老年多學科管理理念,即基于多學科評估基礎上治療老年疾病。
今年是他們在中國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貝卡托博士告訴筆者,在法國,每年夏季也有一個類似的節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慶祝豐收。中國中秋節不僅有慶祝豐收的意義,而且還有全家團圓的意義。因此他們非常期待在中國度過這樣的節日。
中秋節當天,貝卡托博士和雅德維加博士在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醫生董燕的陪同下專門爬了花果山。雅德維加博士說,在連云港期間,他們深切地感到連云港是一個非常安全和美麗的城市。在法國,年輕的女性晚上很少出門。然而在連云港,她看到很多連云港市民非常從容地在晚上散步、運動,她感到這種從容是基于市民對于城市安全的信任,她感到在這樣的城市生活非常安全。
隨著月色漸起,貝卡托博士和雅德維加博士準備到董燕家感受中國中秋節文化。昨天,他們同董燕的家人一起過中秋節,吃月餅、品嘗連云港地道的海鮮,還感受中國中秋文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浪漫韻味。
王彥琛:新疆小伙來連建高鐵
□ 王文 任志平
昨日中秋,90后新疆小伙王彥琛和近50名建設者一起堅守在連徐高鐵建設現場。“中秋節在工地上和同事們一起過,上午組織了燒烤活動,下午正常上班,今晚照例是要加班的。”1994年出生的王彥琛,從長安大學畢業后不久就來到連徐高鐵中鐵四局項目部工作,目前在東海制梁場擔任機械工程師。
昨日下午1時左右,當筆者聯系上王彥琛時,他正在項目部圖書室查資料。剛畢業一年多,這已是他在工地過的第二個中秋節。“漸漸就習慣了吧,連徐高鐵對連云港很重要,可以說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動脈,我們也是忙著趕工期。”離家4650公里,王彥琛和父母及弟弟打了節日問候的電話,和同事們吃了一個愉快的中秋午餐,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可辛苦的工作經歷已經把王彥琛打磨得愈加成熟。來連一年多,這個愛崗敬業的帥小伙都沒有空閑去逛逛港城的好山好水。“只有一次是項目部組織了去連島看海,在看海的時候我都在想,將來有一天會不會把高鐵修到海上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連云港和新疆,同屬新絲路上的中心線,相信隨著高鐵的開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疆人到連云港工作、旅游和生活,我對這片土地愈來愈熱愛。”采訪結束之時,這個愛音樂、愛開玩笑的小伙子一臉認真地說道。
王堅:中秋敲定返鄉項目事宜
□ 李耀華 王華 龔文早
一回到田樓老家,王堅就馬不停蹄張羅回鄉創業的事情。在灌南縣田樓鎮黨委政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考察了灌南沿海中小企業園,詳細了解當前土地流轉及創業政策,深切感受到了家鄉營商環境的變化。經過咨詢與慎重思考,中秋節當日,王堅終于確定,除投資興辦企業外,公司還將從事龍蝦和豆丹養殖,在為家鄉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帶動更多的村民通過發展生態經濟邁上致富路。
40歲的王堅是灌南縣田樓鎮西盤村人,也是南通海門堅勝鞋業公司董事長。他本是一名打工仔,卻通過自己打拼創辦了一家規模企業,并將分公司辦到“一帶一路”沿線的柬埔寨。去年,企業公司生產鞋底1100余萬雙,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為適應市場需求,他帶領團隊研發新產品“PPA”鞋底,產品質量順利通過國際環保認證,還和淮安某知名鞋業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供應鞋底協議。
“家鄉開展‘熱愛灌南、奉獻家鄉’的主題行動以來,我收到縣里寄來的《來自家鄉灌南的一封信》。作為土生土長的灌南人,我心里十分激動。”王堅說。此后他多次回家鄉就制鞋項目與田樓鎮政府緊密洽談回鄉創業,這次回鄉一錘定音。王堅最終決定在家鄉投資辦廠,并將通過流轉土地從事龍蝦和豆丹養殖,在他看來生態農業是大勢所趨。目前,王堅已與田樓鎮政府分別簽訂了投資2000萬元新辦企業以及在家鄉西盤村流轉土地309畝承包合同。
迪馬士:與好友品月餅賞明月共度中秋
□ 王懷詩
“這是我在連云港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很開心今天放假了。花好月圓夜,今晚打算跟朋友一起品月餅賞皓月。”中秋當天,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哈薩克斯坦的迪馬士對記者說。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不僅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和速度越來越快,外國留學生選擇在中國工作的也越來越多,出生于1992年的迪馬士就是其中一員。今年5月,迪馬士成功加盟中哈連云港國際物流公司,開始了在連云港的嶄新生活。
“我來自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在北京交通大學留學5年,1年預科,4年本科。留學期間,我看到了中國的飛速發展,這也堅定了我留學生涯結束之后要留在中國工作的決心。”迪馬士說,中哈國際物流公司是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公司和連云港港口集團合作的一個項目,作為一名哈薩克斯坦人,從這個項目簽約開始,他就十分關注。“連云港是一座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的城市,幾個月前,我如愿來到了中哈連云港國際物流公司工作,當時內心滿是憧憬。”迪馬士說。
今年中秋,公司不僅給他們放了假,還給他們發了月餅,他非常愛吃這種又甜又美味的點心。“我特別喜歡連云港這座城市,這是一個充滿機遇與發展前景的城市。剛剛結束的第五屆連博會辦得非常成功,我有幸參加了,還在展會現場結識了好多客商朋友,很開心。”迪馬士說,今后,他打算繼續留在連云港工作和生活。
閆會兵:在第二故鄉過中秋
□ 肖婷婷 蘇欣
“爸,媽!我在部隊很好!請放心,戰友們要向您們問好呢!”昨日,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的消防戰士閆會兵在飯點時刻,通過微信撥通了與家人的視頻通話。“之所以選擇飯點連線視頻,是因為我想陪父親母親‘吃’一頓團圓飯。”
今年23歲的閆會兵是河南濮陽人,今年是他入伍參軍到連云港的第6個年頭。像往年一樣,今年的中秋節,他也會和戰友們一起在“戰備”中度過。中秋節小長假期間,閆會兵在內的消防戰士們仍要時刻堅守崗位,他們像往常一樣站崗、出警......而除了常規任務之外,消防戰士們還要到一些人員密集場所,如賓館、酒店、商場、景點等地去熟悉情況演練。“節假日期間,這些地方人員高度集中,要是出現意外,損失將非常嚴重。隊里不斷加大熟悉和演練力度,確保第一時間拉得出打得贏。”閆會兵說,“共話團圓之際,也是火災事故的高發期,所有的消防戰士進入戰備狀態,為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危,奮戰在第一線。”
就在小長假的前兩天,閆會兵就已接到指揮中心下派的出警任務十余次。“有飯店著火的,也有在人群聚居地方發現馬蜂窩的……只要是接到救援電話,再小的警情我們也要及時趕到,妥善處理。”
“這是我當兵的第6年,這幾年的中秋節都不曾回過家。雖然不能回家,但是和五湖四海的戰友們一起在‘第二故鄉’過中秋節也是挺有意義的。”筆者了解到,特勤中隊里的消防戰士本地人很少,大部分是外地人在連云港的。為了給戰士們也過個節,隊里特地組織了會餐以及文娛活動,讓身在異鄉的戰士們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賽琳娜、林萍、開心:洋學生港城過中秋
□ 莊婷婷 陳曉艷 陳倩
昨日是中秋節,一大早,來自俄羅斯的賽琳娜就起床了。“這是我在中國過的第一個中秋節,我和同學約好了要一起過的。”
21歲的賽琳娜九月份剛來到中國,她在淮海工學院學習漢語,對港城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我在吉爾吉斯斯坦學了四年漢語,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京劇、武術、太極拳、古箏,這些我都想學。中國是一個很棒的國家,連云港是一個漂亮的城市。”開朗的賽琳娜對中秋節并不陌生,她不僅知道中秋節,知道月餅,還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知道月亮上住著一個仙女,和一個小兔子。”
林萍來自尼日利亞,同樣在海洋技術專業學習,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很喜歡這里,這是一個干凈的城市,學校很美麗。中秋節前,學校專門組織我們寄了明信片回家,由中國同學幫我們寫中文,然后憑著寫好的明信片可以換兩塊月餅。這是我第一次過中秋節,中國同學告訴我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雖然我不能和家里人在一起,但依然很開心。”
19歲的老撾留學生開心曾經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過一年漢語,如今將在淮海工學院學習四年。他覺得中秋節是一個很有趣的節日:“我的同學約了我晚上賞月,其實我也不太明白為什么晚上要看月亮,他們告訴我這是一種傳統,月亮上有美麗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