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侍 敏 通訊員 沈兆宏) 花550元購買的電視機延保服務,沒想到卻和國家“三包”不同———電視機邊框出現裂縫,找到商家維修,被告知,換了邊框就無法繼續享受延保,要么就不要維修了。5年延保竟淪為“一次性”服務!最近,消費者陳先生就遭遇這樣的窩心事。
5年延保,免費更換邊框后就淪為“一次性”服務?
2016年11月份,陳先生在海州一家電賣場購買一臺品牌液晶電視機,在營業員的推薦下,又花550元購買了為期5年的延保。去年年底,剛過“三包期”的電視機邊框出現裂縫,考慮到已經購買延保服務,陳先生非常慶幸,立刻致電商家要求維修。然而,商家派維修人員上門檢修后表示,按照公司規定,延保期家電出現故障只免費維修,不免費更換零配件,如果陳先生要求更換電視機邊框,就不再享受延保服務。要么,陳先生也可以選擇不維修,便可繼續享受延保。
這讓陳先生非常氣憤,難道所謂的5年家電延保,就是“一次性”服務?而且,當初商家營業員在推銷延保服務時,也沒有說明延保不同于“三包”呀!于是他將遭遇投訴至海州區消協。經過消協調解,商家同意免費為其更換電視機邊框,同時正常享受延保。
家電延保不同于“三包”
“陷阱”不少
很多消費者都會認為,花錢購買的家電延保,就是“三包”的延續,事實上,諸如“被踢皮球”、“遭遇額外收費”、“霸王條款”等家電延保“陷阱”還真不少。記者從海州區消協了解到,目前家電延保服務的“陷阱”主要有四個。
一是延保和家電捆綁銷售。雖然家電延保服務名義上是商家在產品之外推出的,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但實際上,一些賣場卻在消費者不知情或無法選擇的情況下,將延保服務與家電產品一起捆綁賣給了顧客。
二是延保期內維修收費。因為延保服務大多是廠商和銷售商自行制定的,家電出了故障,必須到商家指定的維修點修理,否則就得由消費者自己買單;也有商家規定,延保期內,只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如果更換零配件,也得消費者自己買單。
三是多次維修不好不再享受延保服務。
四是延保維修“被踢皮球”。因為提供延保服務的是第三方“延保服務公司”,有的資歷比較淺,而且并不固定,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買了延保卻很難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購買家電延保,最好簽訂合同
海州區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家電延保服務時一定要在準確了解情況的基礎上理性選擇,不能僅聽推銷者的一面之詞;面對強制、捆綁銷售“延保服務”的行為,要敢于拒絕和投訴;如果自愿購買延保,一定要注意簽訂合同,而不能僅憑發票和延???。因為沒有具體的合同會導致缺乏明確的承諾和事前約定,日后發生糾紛時口說無憑;延保合同的內容要詳盡,比如延保是整機延保還是主要部件延保,時間起始如何計算,故障責任如何界定,服務范圍是什么等等。
此外,消費者簽訂的合同中一定要注意認清提供方。多數消費者認為“延保服務”和國家“三包”一樣都是由廠家提供的,但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當前市場上的延保服務有商家提供的,有廠家提供的,有商家與第三方延保公司合作提供的,也有專門的延保公司獨自提供的。消費者在選購延保服務時,一定要問清到底是誰負責保修,并進行書面約定。要盡量選擇商品生產廠家提供延保服務,或者是質量過硬、信譽度高的第三方延保公司或商家提供延保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