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李慧 通訊員 王婷 楊宗峰)春節臨近,在位于灌南縣北陳集鎮尹蕩村的江蘇省海外企業集團帽業出口生產基地,依然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一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比出去打工好多了。”村民王新一邊給一頂頂帽子高溫定型,一邊告訴筆者。這里共吸納100余名村民就業,廠房年租金及光伏發電年收入全部納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企業實現利稅100萬元,形成了“農戶有薪金、村集體有租金、工廠有利金、鄉鎮有稅金”的多重疊加幫扶效應。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聚焦富民,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答題”。緊扣“江蘇路徑”設計“連云港方案”,我市正加快匯聚富民“三十六計”,突出富民增收,結合本地實際,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富民,進一步激發創業活力,守好脫貧攻堅的底線,努力交出一份滿意的富民答卷。
富民,農業農村是主戰場。去年,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273元,同比增長9.6%,增幅和宿遷并列全省第一。 全年實現10.2萬人、53個村脫貧,脫貧進度實現“雙過半”。今年,我市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切實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美麗宜居活力新農村。“我們將深入開展富民增收六大行動,重抓規模特色產業園區帶動富民、新主體新業態創業富民和農民培訓就業富民,把農村產業發展和小農戶增收有效聯結起來。強化產業富民,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持續做強做大特色富民產業,農業型鄉鎮全部創建市級及以上農業示范園區。突出電商富民,抓實創業就業富民,實施“百名能人返鄉創業”行動。”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工辦(扶貧辦)副主任蘇衛哲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創業是富民的源泉。2月3日,在振興花卉展示中心,我市春季人才交流大會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洽談會正在舉行,近8000求職者們帶著簡歷奔赴會場,尋找自己中意的職位。“我的專攻方向是藥物制造,今天來這里主要是看一下有沒有好的制藥崗位。”已經工作兩年的孔女士打算跳槽到我市發展勢頭較好的醫藥企業,此次前來大會她信心滿滿。 近年來,我市堅持著力擴大就業,全力推動全民創業,深入實施就業創業富民工程。2017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25萬人,創新出臺具有高含金量的鼓勵全民創業政策“28條”,全年實現自主創業1.52萬人, 推出創業富民“9項”補貼, 累計發放各類創業扶持資金1.4億元。據介紹,今年,我市將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延續歷次人才大會有效做法的基礎上,借助微信等云端服務工具,整合線上和線下招聘渠道,為求職者提供二次對接的機會。在保障重點群體的就業方面,市人社部門將綜合運用援企穩崗補貼、社保補貼等舉措,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聯動,確保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6萬人。與此同時,今年將實施“創響港城”創業富民行動計劃,繼續落實鼓勵全民創業政策“28條”。重點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眾創社區,全年新建市級創業示范基地10家,爭創省級創業示范基地1家。確保全年扶持自主創業不少于1萬人,創業帶動城鄉就業不少于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