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通訊員 李軍)筆者昨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從2006年起,我市按照國家移民后扶政策,幫助水庫移民脫貧致富,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截止目前,共投入23個億,幫扶人口20萬人。
筆者當天上午在贛榆區城頭鎮農民創業園看到,幾排廠房已經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在進行道路鋪設,還有數輛挖車正在緊鑼密鼓的工作中。城頭鎮農民創業園是贛榆區首批重點推進建設的三個農民創業園之一,于2017年1月份啟動建設,投入生產后將實現由廢舊塑料簡單初加工向可生產塑料制品、化纖紡織的塑料精細加工的升級換代,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品牌。
“主要利用水利移民資金1250萬,目前正在建設的是廠房,占地面積38畝,總投資1250萬元,預計項目建設完成以后能夠帶動當地八百人來從事塑料顆粒生產和加工,年增加利潤將近1000萬元。” 贛榆區城頭鎮鎮長助理陳昌波 告訴筆者。
經統計,我市共有大中型水庫移民20萬人,涉及37個鄉鎮、場、街道的238個行政村。通過近10年的項目建設,一批批村莊水泥路、排水渠、下水道、供水管道等設施建設,讓移民村的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一座座活動中心、醫務室、幼兒園、健身廣場的投入使用,在提升移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豐富了村民的文化活動。2015年以來,我市集中資金、打造亮點,以成片整村推進為主,大力推進“美麗庫區 幸福家園”建設。贛榆大探馬、東海西朱范等村“美麗庫區幸福家園”建設已徹底改變村莊形象面貌。
“我們近幾年已經實施有十幾個美麗庫區幸福家園,所以說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移民村的整體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移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近幾年我們移民后扶的成果還是取得了相當豐富的成果,所以也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市水利局副局長戴振偉接收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