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徐譽寧)“踏進荷蘭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當地時間8月16日中午,董貴軍望著荷蘭邊界處“welcome in Neder-land”的路牌激動地說。離開德國波茲坦后,在沿途經歷多次迷路、感受濃厚的德國騎行文化之后,這位港城勇士終于踏上本次“單車問絲路”的最后一站—————荷蘭,離他此行最終的目的地鹿特丹只剩下最后3天的行程。
被德國濃厚的騎行文化所震撼
離開德國波茲坦的無憂宮后,董貴軍前往德國和荷蘭邊界的路上并沒有“無憂”,相反,這位異鄉人除了與風雨“偶遇”外,錯綜復雜的德國公路系統,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從波茲坦出發后,沿途的自行車道雖然比較完善,一路上也有路牌,但是令他苦惱的是,不少路牌上只有德文卻沒有英文,語言不通的他只能放慢腳步,邊走邊打聽路線。“這一路上走了不少‘冤枉路’,恨不得自己能看懂德文。”董貴軍的話里有瞬間的小失落,緊接著就興奮起來,因為這一路他不僅欣賞了美景,更重要的是在騎行氛圍濃厚的德國,遇見了許多當地的騎友,騎友們的熱情和德國人濃厚的騎行文化讓他深受感動。
當地時間8月14日,董貴軍到達德國沃爾夫斯堡附近,在兩條公路的交界處,董貴軍再一次迷路,而就在此時,迎面過來的幾位當地騎友給他帶來了希望。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即便語言不通,初次見面卻覺得格外親切。“他們幫我指路,還告訴我前方有許多家庭式旅館專門給騎友提供補給。”董貴軍說,在幾位騎友中有一位已經70多歲,平時經常參加戶外騎行,讓他非常敬佩。一路上無論是沿途遇見的騎友,還是休憩的家庭式旅館,豐富的騎行元素和濃厚的騎行文化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接近終點越想念家鄉美食
離開波茲坦后,一路上除了沃爾夫斯堡,董貴軍沒有再停留,之所以在此停留,是因為舉世聞名的大眾汽車總部位于該城。因為要抓緊時間趕路,董貴軍只能在這里匆匆看了幾眼,便往荷蘭的邊界趕去。當地時間8月15日傍晚,他到達德國小鎮林根,此處距離荷蘭邊界僅30公里。
進入小鎮后,董貴軍入住一戶家庭式旅館。他說,選擇這里的最重要原因是,可以讓旅客自己動手做飯。正好當天晚上小鎮下雨,董貴軍沒有出門,借此機會他做了些港城風味的家鄉美食“犒勞”一下自己。
辦理好入住手續,放下行囊,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董貴軍在旅館附近的超市,買來一些肉和蔬菜,用微波爐把冰凍的肉解凍后,又下油鍋把肉和蔬菜一起炒好,利用當地僅有的食材,自創中國菜“蔬菜燒肉”,美食出鍋的一剎那,董貴軍興奮不已。因為主食沒有米飯,他只能一邊吃著面包喝著咖啡,一邊品嘗著自己炒的菜,借此回味下家鄉的美食,以解思鄉之情。“一路上吃中餐的機會太少了,還是想念我們家鄉的美食,月底就可以回到家鄉了,到時候不僅可以吃到咱們港城的海鮮,也可以吃上美味的家常菜了。”微信語音里董貴軍開心地說,如果不是第二天要趕路,他真想喝點酒營造下氛圍。
第二天一早,帶著對家鄉的憧憬和思念,董貴軍再次出發。當地時間8月16日上午10點左右,到達德國與荷蘭的邊界小鎮諾德霍恩,并與當天中午進入荷蘭,計劃19日到達此次騎行的最終目的地———荷蘭鹿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