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張晶晶 通訊員 王介良 孟姝言)在高公島4A級景區內,一群習武之人引起游人們的好奇:他們身著絲綢服裝,動作舒展,節奏平緩,但練的又不像太極拳。這是什么武術?“這是劉氏自然拳,他們都是武校的學員。”一個身材敦實,說話聲音渾厚的武者說道。他叫劉家平,是劉氏自然拳第3代傳承人,在他的畢生練習和推廣下,這項曾經冷門的拳種如今已為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并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習武40年每天練功四小時
昨日,記者慕名采訪了省級非遺項目———劉氏自然拳傳承人劉家平,并且聽他講述了學習和傳授自然拳的故事。
劉家平說,“1908年,祖父劉培紹將自然門拳法與少林羅漢拳法相結合,創立劉氏自然拳。少時,祖父將自然拳傳授給我的父親劉善禮。1971年,我開始跟隨父親練拳,18歲就赴少林學習易筋經、赴武當學習太極等,這一練就是46年。”
據了解,習武46年以來,劉家平每日練拳不少于四小時。每天早晨四點,他就準時起床練功,30多個套路打下來,每天都是汗流浹背,冬天毛衣都能擰出水來。
劉氏自然拳“打的不是拳而是功”
劉家平說起自然拳來滔滔不絕:“劉氏自然拳講究健身、競技于一體。入門之初,以舒筋法練習腰腿的柔韌性及關節的靈活性;以內圈手練習手眼身法步,然后再加入踢法練習,以‘沙包’練抓扣勁;以‘捏糾木棒’練虎口勁;以‘三角樁’練蹬踢法等。另外,打法分生、擒、捉、閃等十幾種,還可以借助器械將威力發揮到極致。”
用劉家平的話來說,劉氏自然拳注重的“不是拳而是功”,產生套路的著眼點,完全是為了練氣,講究身上無處不是手,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頂項胸腰背,身上任何部位均可作為制敵武器,尤其強調自然應勢,隨機發力,因此套路很多。此外,除了具有競技實戰價值,劉氏自然拳還非常注重“調心養氣、行氣驅疾、外靜內動、采練結合”的養生理念。
另外,他還介紹了劉氏自然拳的20字口訣:“有意無意、無意有意、隨心所意(欲),打就是防,防就是打。”
創辦武校讓中華武術成為名片
“按照劉氏家訓,劉氏自然拳只能傳藝于兒子劉丙章。”劉家平說,但畢竟時代不同了,為了將劉氏自然拳“發揚光大”,2001年,劉家平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國企待遇豐厚的工作,創辦連云港市龍騰武校,面向全國招收愛好武術的學員。劉家平認為,“這也是為了保護劉氏自然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騰武校走出來的學生,遍布各行各業:教練、運動員、特警、武警……“無論哪種職業,他們都在各自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傳播傳統武術精神、促進武術發展。”劉家平說。另外,劉家平的許多學員在國家比賽中摘金奪銀,他的門下弟子獲獎無數。
尤其令劉家平欣慰的是,劉氏自然拳第四代傳承人———兒子劉丙章繼承家傳武術,25歲時就已經是全國最年輕的武術六段。龍騰武校作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武術傳承基地,目前還是公安特警人才江蘇省輸送基地。
談到未來的期望,劉家平說:“希望劉氏自然拳能夠和少林、太極、詠春等知名武術相提并論,讓世人都知道連云港的劉氏自然拳,讓中華武術成為世界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