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黃 威 通訊員 王從帥)記者昨天從市環保局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生態水平,我市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全市共劃定11類67塊生態紅線區域,陸域保護面積1698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的22.3%。
近年來,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本底優勢,提升生態水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全市共劃定11類67塊生態紅線區域,陸域保護面積1698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的22.3%。我市先后出臺了“一規劃兩辦法”(《連云港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連云港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暫行辦法》、《連云港市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完善生態紅線保護制度體系。不斷提升生態紅線管控精細化水平,年初開展了全市生態紅線矢量化工作,6月份制定了陸域生態紅線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計劃年底建成該系統。
在保護的同時,我市還注重加強生態修復與建設。按照省委提出的綠化造林“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要求,大力實施綠化港城行動,建設云臺山景觀林、沿海防護林、丘陵崗地特色經濟林等。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造林10.2萬畝,其中成片林5.7萬畝;完成山體綠化0.39萬畝;新建省級綠化示范村26個;新建更新農田林網25萬畝。我市環保部門還配合海洋部門開展海洋生態紅線保護規劃編制,有序推進海島整治、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項目。在海州灣放流中國對蝦、梭子蟹、黑鯛等苗種5億單位以上。今年5月下旬,在贛榆區、連云區等地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材料5000余份,協調有關通信企業發送20萬條宣傳短信,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良好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濕地被稱為“城市綠肺”,我市對濕地保護工作非常重視,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積極推進濕地保護立法,《連云港市濱海濕地保護條例》(草案)已完成,目前正按照立法程序要求,在全市范圍內征求意見。積極開展濕地修復,僅今年1至5月份完成濕地修復面積2400畝。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今年還加快了生態文明創建細胞工程建設。印發《2017年連云港市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目標任務》,將190項具體工程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和市相關部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創建工作,海州區、連云區在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創建技術評估后,按照專家意見認真組織實施整改,目前已完成全部整改工作,向省環保廳報送了整改報告并申請考核驗收。灌云、灌南兩縣的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也在強力推進中,兩縣分別召開了生態縣創建動員大會,印發創建實施方案和目標任務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