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郝新生提醒,健康體檢結束后,應仔細閱讀體檢的每一項結果,看不懂的檢查指標要咨詢醫生,每份報告第一頁都附有體檢結論和建議,一般針對異常檢查結果,醫生都會給出相應的建議,對此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
有人拿到體檢報告后,先看有沒有出現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如果有,說明某一指標偏離正常參照值,當然應引起重視,因為往往有些指標的變化,是某種疾病的預兆。但是沒有出現箭頭也不能放松警惕。
“體檢報告中常出現的‘復查’、‘定期復查’、‘進一步檢查’等術語,一定要高度重視。”郝新生說,“當體檢結果已顯出某種疾病,并需要盡快治療時,醫生會建議你馬上‘就醫’。此時,千萬不要耽誤時間,應立即上醫院就醫,聽從醫生的治療安排。”
通常情況下,體檢報告中的“復查”,是指某一項檢查指標此次出現異常,如尿酸偏高,可能與檢查前飲酒有關,應在一周內進行第二次檢查。如膽固醇偏高,一般建議6至8周再復查一次。
“定期復查”是指體檢的結果已有結論,為了觀察其變化,就必須“定期復查”。如在體檢中發現膽囊息肉、肝(腎)囊腫等,一般需要3個月至半年檢查一次,看看大小、形狀是否發生改變,如有變化就應及早手術治療。
“進一步檢查”是指在體檢中發現問題又不能確診,醫生就會建議你進一步檢查,進一步檢查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于體檢,需要找專科醫生。如胸部X片發現肺部有問題,但又不能確診,需要做CT等其他更高級的檢查才能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