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胡笳 士芹)錢被老鼠啃了,兌換殘鈔要社區開“鼠咬證明”;為外甥代理打官司,也需社區開“甥舅證明”;自己摔骨折,更要社區開“非車禍證明”……
伴隨簡政放權制度深入實施,各個職能部門取消一系列證明后,帶來的并非證明市場消失。由于對應部門的政策需求仍在,社區無奈應廣大居民和部門需求,成了“萬能證明中心”,一系列“奇葩證明”層出不窮,社區是開還是拒開?
“奇葩證明”
日前,海州區淮海社區的工作人員就遇到了一件尷尬事:一對來自廣州的劉姓夫妻前往社區服務中心,要求社區為他們開具初婚證明和無子證明。
據這對夫妻介紹,他們在廣州已經打拼近十年,但是因為廣州房價過高,戶口依舊留在連云港。這次要證明主要是因為夫妻兩人想做試管嬰兒,生個孩子,但是醫院卻要求他們必須提供“戶口所在地的初婚和無子證明”。
“社區是今年新成立的,你們兩人也有十年未在連云港生活,我們怎么能知道你們有沒有婚史和孩子?這個證明我們不能開。”社區工作人員當場予以拒絕。但這對夫妻瞬間“發飆”,指責社區太官僚,并哭訴他們來回一趟,從機票到誤工僅成本就要4000元。無奈之下,社區工作人員做出妥協,要求對方在寫下承諾書的前提下,給夫妻兩人開證明。
“這種‘奇葩證明’真是太多了,有些證明開吧,不合適也不了解;不開吧,居民不高興,就要投訴。”一位從事社區工作近30年的工作人員,向筆者列舉了他們社區在平時工作中總結出的各類“奇葩證明”。
“老人喜歡在家中藏現金,但錢因保管不當被老鼠啃了,去銀行兌換殘鈔,銀行就要求老人來社區開證明,證明錢確是老鼠啃的;很多居民在家中突發腦梗塞摔傷,也要社區證明不是外人引起。”工作人員說,今年7月,很多孩子上學,我們每天都要開出十多份證明,證明孩子他媽是孩子親媽,只是小孩之前跟奶奶住一起;還有舅舅要為外甥打官司做代理人,也找到社區證明兩人是甥舅關系,這種親戚關系我們怎么知道?社區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減少不合理證明需求是關鍵
筆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早在2014年,國務院提出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后,我市就出臺了《關于推動城鄉社區減負增效的意見》,其中就在附錄中明確了城鄉社區證明準入目錄一共21項,這意味著在21項之外的項目社區有權不開證明。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居民都面臨‘辦事難’,各種證明都不知道該去哪里開,或者遭遇被一些部門要求出具已經廢止的證明,這時,社區就成了這些居民的‘最后救命稻草’,社區不兜底,居民就沒法辦事了。”市民政局社區處工作人員表示,杜絕“奇葩證明”的關鍵,不是政府出臺負面清單,不許社區開哪些證明,而是應該從需求出發,讓那些要求證明的部門取消無實際效用的規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