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周瑩 莊蓓蓓 江榮)從7月1日起,我市三級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兒科門診保留輸液),其他符合條件的醫院逐步推廣該規定。如今“限抗令”實施半個多月,各醫院和患者反響如何?患者是不是會流向基層醫院去輸液呢?
大醫院:未出現急診輸液猛增現象
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輸液室里,筆者并沒有看到“吊瓶森林”,一大半的座位都空著。 而這樣的情況是如今的常態。
“我們醫院門診輸液室有成人輸液區和兒童輸液區,新規實施半個多月來,輸液量大大下降,與往年相比,門診總體輸液量下降了30%左右。”門診輸液室護士長吳從解告訴筆者,因為兒童輸液不在新規范圍之內,所以減少的輸液人都是成人。
筆者從市區其他幾家也了解到,半個多月來各大醫院門診輸液人數均有所降低,急診輸液也并未增加。雖然兒童醫院并不在此次“限抗令”涉及范圍內,但市兒童醫院也一直進行著門診輸液量的控制。
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朱春林說,目前還會碰到一些患者主動要求掛水,例如感冒發燒、頭疼腦熱,就想掛個水,希望好得快些。“新規就是要限制這種現象,如果醫生通過檢查確認病人確實需要輸液的,會讓患者通過急診或住院等方式。但不該小病大治的,醫生會勸導患者通過其他方式來緩解癥狀。”朱春林說,“我們嚴格要求輸液指征,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給患者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也讓急診真正發揮急診的作用。”
社區醫院:輸液人群依舊還在觀望
大醫院門診輸液人數在降低,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的輸液人數是否在上升?筆者從浦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海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幾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到,新規實施以來,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輸液人數并沒有明顯增加。
昨天,筆者來到浦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大廳看到,這里只有三五個患者正在補液。82歲的何長明老人說,自己患有氣管炎、關節炎,近半個月來持續腿疼、嗓子發炎,因為家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就過來輸液打青霉素消炎針。
輸液大廳護士長尹學芹告訴筆者,“限抗令”其實就是遏制抗生素的濫用,新規實施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量并沒有明顯變化,這可能和近期氣溫有關。“六七月份本來就是輸液的淡季,加上最近由于下雨,氣溫比較適宜。一般天特別冷或特別熱的時候,或者是氣候變化反復無常的時候,生病的人較多。”
港城市民輸液習慣正在被改變
面對“限抗令”,不僅僅是改變老百姓的就醫理念,也要加強醫務人員自身的學習。
浦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胡佃軍說,為了配合7月1日開始的“限抗令”,此前中心做了應急預案,從人員培訓到抗生素使用分級管理,以應對新政之后可能的變化,結果卻發現輸液量并未增多。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量不會有明顯變化,一來,確實需要輸液的,大醫院的急診和住院可以提供,而不需要輸液的,社區也不會輕易給他們輸液。按照合理規范用藥原則,抗生素的使用在社區也一樣需要嚴格限制,每個月都要進行處方點評。二來,社區的藥物品種遠不及大醫院,患者轉下來未必有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