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趙 芳 通訊員 楊小萍 顧豪 實習生 董 玲)7月18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三伏天不僅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也是中醫冬病夏治的好時節。7月18日,記者在市中醫院看到,前來治“冬病”的市民絡繹不絕,大廳走廊都擠得滿滿的,當天有近3000名市民接受了穴位敷貼療法,其中兒童占了敷貼人群的一半。
7月18日上午8點半,記者來到市中醫院急診樓三樓大廳看到,這里開辟了“冬病夏治”專場,前來貼“三伏貼”的人排起了長隊,辦理“冬病夏治”排號手續的護士忙得連抬頭的時間也沒有。
各診室里,醫生們針對不同情況嫻熟地在穴位上針灸、貼中藥貼。
家住海州區的程阿姨,今年49歲,多年來深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去年聽朋友說冬病夏治“三伏貼”的療效好,就來到市中醫院敷貼,效果顯著,為了進一步鞏固療效,她今年又來到該院進行敷貼。
“一個多月前,就有市民開始預約,一直到7月18日預約電話還接連不斷。”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潘捷說,7月18日早上6點多,就有不少人到醫院等待,參與“冬病夏治”的所有醫生和護士7點全部到崗開始工作,就診人群在9點達到高峰,當天有近3000位市民貼“三伏貼”。
記者看到,等待敷貼的很多是兒童及陪伴的家長,市民楊女士帶著五歲的兒子做敷貼,她說“兒子身體不好,老是感冒。前年來貼過,去年小孩的感冒就少多了,所以今年又來了。”
潘捷介紹,每年來敷貼的兒童都比較多,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因孩子身體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氣血旺盛,使用“三伏貼”的效果較成人更好。
從7月18日一天前來就診的患者看,以呼吸道疾病為主,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和易感冒人群,約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其他還有骨關節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女性痛經等。
潘捷說,中藥穴貼因各人的機體狀態、皮膚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一般成人每次以0.5至2小時為宜,幼兒一般以30分鐘為宜,個別皮膚敏感性低、耐受性強的患者可以適當延長敷貼時間。
貼完后最好留在醫院觀察一段時間再離開,因為不排除有個別患者會有反應。
“在進行冬病夏治時,飲食生活上也要密切配合。盡量不要飲冷飲,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飲食宜以清淡飲食為主,建議多飲溫開水、多食水分多的水果,也可適量飲用清爽涼茶類飲品。”潘捷說,除此之外,兒童在貼敷后避免過度運動,不宜直吹空調、風扇,當天不宜游泳。
潘捷提醒,“冬病夏治”敷貼不一定拘泥于初、中、末三伏當日,在三伏中的其他日子敷貼也不影響療效,所以患者可以合理錯開人流高峰,提高就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