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安琪 通訊員 盧新勝)昨日上午,海州區新壩鎮四里村村民們到“親親水站”排隊刷水卡,灌裝清水。一位村民告訴筆者,“這水好啊,又甜又可以直接喝!”據了解,為改善農村飲用水質量無保障現狀,市委駐海州區幫扶工作隊分別在新壩鎮四里村、魏口村,各建了1座水質達到直飲標準的“親親水站”。海州區委副書記、市委駐海州區幫扶工作隊隊長張志峰告訴筆者,“親親水站”項目是市區第一個直飲水扶貧項目,每座“親親水站”年收益可達到2至3萬元。這部分收益將用于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和幫扶低收入農戶,為兩個村的脫貧奔小康邁出“甘甜”的一步。
張志峰告訴筆者,“我們幫扶工作是以促進村集體經濟和低收入農戶增收為主要目標,所以,項目扶貧、精準扶貧很關鍵。這不是喊口號,也不能定好高騖遠的目標,而是要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變。”自今年3月進駐海州區以來,市委駐海州區幫扶工作隊便開始駐村,扎實有序地開展各項幫扶工作。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調研、走訪活動,掌握經濟薄弱村的實際情況,使得幫扶措施能夠對癥下藥。
在深入調研過程中,幫扶工作隊發現鎮村使用的自來水存在多重問題:有的供水管道老化,水壓低、供水不穩定;有的是鄉鎮小水廠供水,水質還有待提高,群眾對此很有意見。市面上的桶裝水質量有保證,然而由于價格偏高,鮮有村民購買使用,低收入農戶更不會有此“奢侈”。張志峰說,“讓群眾喝上安全的飲用水,是我們幫扶工作隊的責任,而不能成為群眾眼里‘奢侈’的事情。”
針對這種情況,幫扶工作隊進行了專題研究,并在四里村、魏口村召開群眾大會,共同探討飲用水質量無法保障的解決辦法。與此同時,幫扶工作隊隊員到各地進行相關調研,咨詢專家,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最終,四季沐歌生產的“親親水站”進入幫扶工作隊的視線,并得到了四里村、魏口村群眾代表的一致認同。幫扶工作隊拿出幫扶資金,在四里村、魏口村各建了1座“親親水站”,水質達到了直飲標準。
“親親水站”的選址很關鍵,要使全村村民取水方便。為此,幫扶工作隊與四里村、魏口村多次商討,盡量使“親親水站”建在靠近村中心、顯眼的位置。張志峰說,“為了保證質量,‘親親水站’的施工完全由四季沐歌的專業隊伍進行,我們幫扶工作隊做協調、支持。”
如今,“親親水站”已經成為四里村、魏口村的“明星”,每天都吸引著村民們前去排隊取水。在四里村,取水的村民告訴筆者,“我這個18升的水桶取滿,就花3塊錢,比去商店買桶裝水便宜多了。”張志峰介紹,經測算,每座“親親水站”年收益預計達到2-3萬元,全部由四里村、魏口村支配用于扶貧開發,以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和幫扶低收入農戶,為脫貧奔小康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