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駐留港城的小鳥進入孵化期,萬千鳥媽媽陸續開始“坐月子”,這也成就了觀鳥、拍鳥愛好者新的狂歡季。不過,無論是鳥類日常嬉戲,還是繁衍生息,都有其私密性,過分親近鳥類或近距離拍鳥,都會對其造成不應有的傷害。拍鳥不害鳥,應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基本底線,真正的愛鳥護鳥,要從文明觀鳥、拍鳥做起。
我市森林、濕地資源豐富,是眾多留鳥和候鳥的天堂。盛夏時節,海濱萬千鳥類翔集的場景令人向往,林間眾多小鳥的鳴叫同樣令人心醉。但在這樣如詩如畫的場景中,卻時有不和諧的一面,有人會使用特殊方法營造鳥類疾速起飛的場景,有的攝影愛好者則靠近拍攝幼鳥。前者不乏使用爆竹驚擾鳥類,后者則頻繁騷擾鳥巢或試飛期幼鳥,以此營造瞬時起飛或萌態十足的畫面。這種看似“驚艷”的視覺美景,沒準是鳥類驚恐或無奈的應對,“長槍短炮”的拍鳥人已對小鳥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
親近大自然本身無可厚非,但凡事均應把握好一個度。攝影愛好者想把最美畫面呈獻給觀鳥粉絲,但在滿足自身拍攝愛好的同時,決不能給任何鳥類帶來傷害。近期,東海縣某地一樹洞內發現貓頭鷹幼鳥,引來一撥又一撥的觀鳥愛好者前來拍攝。視頻中頻繁的騷擾,顯然是對貓頭鷹的驚嚇。這種以傷鳥為代價的拍鳥,已引發眾多網友集體聲討。觀鳥拍鳥但不能害鳥,這應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底線,也是一位合格市民應有的文明素養。觀鳥應保持足夠的距離,拍攝鳥類不應該侵擾或改變動物的生活環境。原生態的場景才是最美的,人為誘拍或頻繁騷擾,即使沒有給鳥類造成致命傷害,也有違文明市民道德標準或攝影人的職業精神。
至于以愛鳥之名帶路拍鳥,“坐收鳥利”者更令人不齒。無論何時,到野外觀鳥均應保持足夠的距離,距離才能產生真正的美。拍攝鳥類應出于真愛情感,即便想借此制造點轟動效應,也應嚴格遵章守紀。更多的時候,發現鳥類活動后,不干預才是對鳥類最好愛護。這方面,“島主”龔連的做法堪稱表率,有中華白鷺棲息地之稱的小島山匯集白鷺成千上萬,但“島主”多年來一直拒絕職業拍客,為鳥兒繁衍生息做最好的保護,即使面對金錢誘惑也不為所動。(□ 李耀華)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