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在即,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已滿一年。近3000位代表齊聚北京,將如何交出自己履職一年來的“答卷”引發期待。
通常,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其專業領域有較高水平,做出了較多社會貢獻,但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具備良好參政議政能力,則是另一種專業素養。 只有精準傳遞民聲,高效廣泛地聚集反映民情民意,才能真正提高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將議案建議轉化為政策舉措,推動問題解決。
舉一個實例。人大代表、重慶市酉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常到田間地頭、社區村落調研,去年參會期間提出“加大重慶易地扶貧搬遷支持力度”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關注和落實,當地就有9000人從中受益。作為來自農村的基層代表,其建議實際上回應了脫貧攻堅這個黨和國家的重大關注問題,人民群眾的重要關切大事。
提高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能力,離不開帶著責任感、帶著真感情,與基層群眾“面對面”地觀察、“心貼心”地交流。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李承霞是位外來務工人員代表,她在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中調研發現,隨著城市改造的推進,農民工租住的民房房源大量減少,普遍面臨租不起房、租不到房的困境。她希望能擴大公租房對農民工的供應比例,減輕房租負擔,讓農民工安心務工。再如,人大代表、基層產業工人張杰,在平日工作中注意到軌道交通夜間工作存在危險性高、濕度大等問題,建議“將軌道交通戶外夜間作業納入特殊工種”,“讓這些工人提前享受退休待遇,是軌道交通一線工人的聲音”。
像這樣聚焦現實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帶著露珠、冒著熱氣、飽含感情的眾多高質量的議案建議,都為代表們履職盡責、議政建言、審議好大會的各項報告、通過各項法定程序,打好了扎實基礎。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代表們也不斷提高了理論政策水平,拓寬了知識領域,提升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使參政議政真正落實到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的關鍵點上,從而有利于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機統一。(解晚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