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趙夢若
今年11月份,我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行業標準《共享住宿服務規范》發布,其中首次對平臺、房東、房客三方主體進行了相應約束和規范,它不僅適用鄉村民宿,還包括分散于城市社區中的民宿。期待該規范的出臺能更好地護航港城民宿健康發展。
近段時間以來,伴隨著我市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區別于傳統酒店住宿形式的民宿,贏得了廣大旅游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在港城,像花果山臺灣民宿群、宿城八間房民宿、東海易靜溫泉民宿等都成為城市旅游的新亮點。筆者走訪發現,我市的民宿行業,可以是一套房,也可以是一間房,可以是城市里的公寓,也可以是鄉村小院,它們藏在美麗景色中,帶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
民宿對城市旅游、靈活就業等顯著作用不可忽視。然而,由于發展速度快、牽涉領域廣,我市的民宿也存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規范等問題。
現如今,隨著該規范發布,像城市民宿社區關系、入住身份核實登記、房源信息審核機制、衛生服務標準、用戶信息保護體系、黑名單共享機制、智能安全設備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具體規范。同時,它還對平臺、房東、房客三方主體都做出了要求,其中明確提到,民宿房東應愛護所在社區公共設施、配合社區維持良好的管理秩序和衛生環境,應妥善處理與所在社區和居民的關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對于房客也明確規定不得影響居民正常休息、愛護社區環境,不得亂扔亂放垃圾。
對此,筆者認為,得益于我市得天獨厚的旅游環境,港城的民宿業,不缺少資源,也不缺少情懷,不過更需要成熟的機制,民宿的建設和運營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這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去經營的領域。而隨著相關規范的出臺,相信能推動民宿市場未來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高質量發展,真正讓民宿成為美好生活中,富有詩意的旅游棲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