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王緒波)“六一”節,許多家長又在挖空心思準備禮物,希望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家長們的用心可謂良苦,可是相當一部分家長恐怕不知道什么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抑或他們眼中只有好玩好吃等物質才算是禮物。
近日,筆者途徑市區一所知名小學,恰逢學校放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對爺孫格外引人注目。小孫女還沒到放學下路隊的規定地點,爺爺就在邊上伴走,全然不顧是否會影響放學路隊的通行。一面走著,爺孫倆一面說著話,不知什么原因,小孫女不高興了,抬起胳膊就往爺爺的肚子上打去,勁道還挺大。再看爺爺,不但沒有躲開和制止,反而是滿臉笑容,嘴里發出笑聲。正是有了爺爺的縱容,小姑娘一下接一下地往爺爺的肚子上打了七八下。邊上其他等孩子的家長投去了異樣的目光,爺孫倆權當沒看見。“哪有這樣嬌慣孩子的!”一位家長忍不住說了一句。
老人常說,三歲看老。這話不一定科學,但至少能說明一個問題: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和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所處的環境有相當大的關系。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許多家長唯恐自家的孩子受委屈,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玩具非名牌不買,服裝非名牌不穿,就連最新上市的蘋果手機,也都出現在了中小學生中間。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但是,用名牌包裝出來的孩子,就一定優秀嗎?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事例,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家長只知道用金錢和物質去培養孩子,而不知道用信念和精神去感染孩子,不正印證了成人世界常說的那句“窮得只剩下錢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小到言談舉止,大到理想規劃,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所處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留下刻在骨子里的影響。
前一段時間,微信朋友圈瘋轉一篇文章《你的三觀里,藏著孩子20年后的未來》。文章中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三觀不正、是非不辨,孩子走入歧途也只是遲早的事情。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確實值得警醒。就像上面那對爺孫一樣,小孫女會受到什么樣的家庭教育,不難想象。
為人父母不易,是想培養一個“復印件”,還是培養一個“3D打印優品”,抑或是培養一個“殘次品”,完全取決于自己。“六一”小禮物固然不能少,但是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提高,給孩子榜樣和力量,方不失為最好的節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