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此舉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來說,其意重大,其旨深遠,釋放出重要的積極信號。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實現這一目標,仍將面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交匯的嚴峻挑戰。基于這一認識,克服改革發展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必須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高度自覺,工作上大膽創新,在“兩聚一高”方面有大作為、大突破、大成就,過緊日子也是達到目的路徑之一。打鐵先要自身硬。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各級政府部門可以“對標”,其身正不令則行。“三公”消費多為人們詬病,是因為個別部門以往奢侈浪費現象嚴重所致。去年,我省在壓縮“三公”經費上做了不少工作,出臺史上最為嚴厲的禁酒令,效果明顯,嚴肅處理違反“八項規定”的人和事,受到好評。今年完成再縮減5%的剛性指標,仍需不懈努力。
把錢用在刀刃上。大力壓縮“三公”經費,省下錢來干什么?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之道。這一目的體現了政府為企不輕企、安民不擾民的原則。應該看到,去年在降低稅收、為企業“放水養魚”、惠及民生的同時,出現了稅減費增的苗頭。此消彼長并不是好現象,不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必須降下來,企業和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實惠,節省下來的“三公”經費正是用在這些方面。這體現了各級政府的一種責任擔當,在國內外形勢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存在的情況下,與企業和百姓風雨同舟,共克時艱,不做高高在上的甩手掌柜,敢說向我看齊。而不是中央發了文,地方沒下文,說話像鞭炮,做事像水泡。
起到正向能量和示范效應。去奢入儉,大道回歸。壓縮“三公”經費,是興企惠民舉措,也是導向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有力舉措。同時,還引起人們錢該如何花的深層次思考。比如,社會資金用在實體經濟上,還是用在房地產開發上?企業資金用在新產品研發上,還是用在建高爾夫球場上?愛心捐助用在建小學校上,還是用在建廟宇上?個人資金用在健康生活方式上,還是用在擺譜斗富上?諸如此類的問題孰輕孰重、孰先孰后?與壓縮“三公”經費相比較,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政府部門去奢入儉的做法,不僅能推動自身作風的轉變,也能帶動黨風政風行風的整體轉變,進而推動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良性循環,就能齊心協力,實現上下同欲者勝的目標理想。 (王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