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煮雞蛋是日常雞蛋最常見的食用方法,既能保存雞蛋的營養,吃起來也非常方便。但是,我們都知道,蒸魚、蒸菜時都是熱水下鍋,那么,煮雞蛋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好呢?
煮雞蛋用熱水or冷水?
其實,煮雞蛋沒那么多講究,熱水冷水皆可。只是,雞蛋熱水下鍋,蛋殼容易破,如果想吃到完整的雞蛋,最好還是冷水下鍋。
煮雞蛋的正確做法:將雞蛋洗凈后,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一分鐘,用小火燒開。開后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淀,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煮雞蛋的最佳時間?
生活中不乏有喜歡吃溏心蛋的,但近年來,對溏心蛋的負面報導越來越多,因為雞蛋很可能被雞糞中的沙門氏菌污染,而一旦蛋黃沒有熟透,這種病菌就會直接轉移到人的身上。所以,雞蛋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有研究人員曾經對煮蛋時間做了比較并記錄,當雞蛋煮6分鐘時,正好為溏心蛋,這時雞蛋的抗營養物質(生物素結合蛋白、卵抑制劑)被破壞,營養素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只不過未必能充分將沙門氏菌殺滅,不建議胃腸功能比較脆弱的老人、小孩吃。
當煮雞蛋時間延長到8分鐘時,蛋清凝固,蛋黃微微凝固而沒有溏心,顏色金黃。這時的雞蛋口感好,營養完整,而且安全性高,是最好的選擇。
而當雞蛋煮到8分鐘以上時,蛋白質漸漸變性,口感持續下降,營養損失加重,甚至會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硫化亞鐵黑膜。
因此,最佳的煮蛋時間是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