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溫暖的陽光照在贛榆區新河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內,剛過早上8點,已經是人頭攢動。“村里的大喇叭昨天就廣播了、村干部也上門通知了,說市里的專家要來俺村,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吃過飯我就早點過來了。”村民曹奶奶高興地說。原來,市級機關工委邀請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專家們要來進行義診送健康活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級機關工委堅持學用結合,深化黨員思想認識,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重要內容,精準提供服務項目,我為群眾送健康、送溫暖、送文化等實踐活動“能辦實事、能解難事”,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具體、更直接、更實在。
送健康,溫暖滋潤民心
農村留守老人較多,但鄉村基層醫療條件相對較為薄弱,群眾很多慢性疾病得不到及時診治。為滿足群眾健康需求,連云港市級機關工委把辦好惠民實事與推動基層醫療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推動各級機關黨組織把在抗疫斗爭中積累的精神財富轉化成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強大動能。
針對春夏季老年人易發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疾病,結合相關調查,日前,市級機關工委邀請市第二人民醫院的10多名專家赴贛榆區新河村開展“黨建惠民生、扶貧送健康”主題黨日活動,為群眾送上“健康大餐”。診治消化道疾病、開展幽門螺旋桿菌呼氣測試、問診心腦血管疾病、測量血壓血糖……,一天的時間里,診治和接待群眾咨詢200多人次,為100多名村民建檔立卡,發放健康宣傳手冊、普及健康知識,送上了價值10000余元的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
“人民群眾是最樸實的,你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群眾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檢視問題差距,我們還要不斷提高機關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擔當能力和自律能力,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既要辦成還要辦好。”市級機關工委書記劉開山說。
辦實事,解決群眾煩惱
將黨史學習中汲取的紅色營養轉化為工作動力,開展機關黨員“進千村、訪萬戶”活動,讓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走進百姓家,開展民情懇談,列出“為民辦實事”清單、設立機關作風舉報電話,推動黨員干部為身邊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市人社局積極拓展服務內涵,以政策紅利激發企業引才活力,為146名高層次人才發放購房券861萬元。市交通控股集團立足主職主業,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新辟、優化調整10條公交線路,延長部分線路晚班時間,有效解決群眾出行不便問題,降低生活成本。
村民徐某因丈夫去世早,兩個孩子都在上學,生活非常困難。打算在村里開辦一個百貨超市,但各種審批手續的辦理讓她犯了難。得知情況后,市級機關工委副書記郭光輝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辦理相關手續。很快,百貨商店就辦了起來。如今,不僅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家庭生活也有了保障。“上級的黨員干部們還有村里的干部,對我們的困難也一直掛在心上,平時噓寒問暖的,遇到啥問題,一個電話他們就來了,比自己的家人都親近。”說起幫扶的干部們,徐某總是感覺非常親切。
促脫貧,共建宜居家園
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最終還是要由民生工作成果來檢驗,實事要辦到群眾心里、做到群眾身邊。市級機關工委將機關黨員“進千村、訪萬戶”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載體,廣泛聽民意、察民情,把為群眾辦實事體現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
工委黨員干部在對贛榆區新河村日常入戶走訪時,發現是該村由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的,雖然是一個行政村,但自然村之間相距較遠,道路還沒有完全硬化,受地形影響,每到雨季,污水漫溢橫流,給當地村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更別提發展經濟了。聚焦群眾煩心事,市委市級機關工委積極出主意、想辦法,聯合多個部門單位籌資30余萬元。很快,全長300米的3條水泥路順利完工,村內原有的斷頭路全部打通;張望河自然村內1條長360米、寬3.5米的水泥路投入使用,配套建設路燈22盞,村民多年煩心的“糟心路”成了便利生產生活的“小康路”,成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路”。在班莊鎮東方紅村,響應中央和省市美麗鄉村工作部署,開展“綠美村莊”植樹活動,籌集資金15萬元,在村內主次干道種植各類苗木10000多株,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宗旨,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重溫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市級機關工委將繼續書寫好“為民辦實事”答卷,把大道理落實于小事情,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宗旨,營造好黨史學習教育濃厚氛圍(丁海峰 秦繼真)
總值班: 編輯: 張笑爽 審核: 曹銀生
來源: